竺仙论五百劫,蒙叟夸八千春。
但闻尧舜氏作,谁识羲黄上人。
杂述
竺仙论五百劫,蒙叟夸八千春。
但闻尧舜氏作,谁识羲黄上人。
注释:
杂述:即杂感诗,诗人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竺仙:指唐代僧人竺法珍,他曾经撰写过关于佛教的论文《百丈论》。
五百劫:佛教中的“劫”指的是很长的时间,这里指代竺法珍的论文已经流传了五百年;
蒙叟:即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姚崇,他曾在朝堂上大声称赞道教的教义,因此被称为“蒙叟”。
八千春:指道教的八百年历史。
尧舜氏:尧和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君,他们治理国家,使得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繁荣;
羲黄上人:羲和、黄帝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两个神祇,他们在人间传播道德观念,教化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杂述诗,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上各种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复杂看法。他认为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有其独特的教义和历史背景,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同时他也指出,这些宗教和哲学思想只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并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现状。因此他呼吁大家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些思想,不要被其表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