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濂溪拜夫子,马蹄深入一尺雪。长嗟岂惟溪泉廉,化得草木皆清洁。
夫子德行万古师,坡云廉退乃一隅。有室既乐赋以拙,有溪何减名之愚。
水性本清挠之浊,人心本善失则恶。安得此泉变作天下雨,饮者犹如梦之觉。
【注释】
濂溪:指江西星子县的濂溪山,山上有濂溪书院。
夫子:指朱熹。
坡云:即苏轼,字子瞻。廉:廉洁。
安得:怎能得到。
梦之觉:梦中醒来。
【赏析】
《题濂溪》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组诗作品。这首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当时作者在江西星子县任上,他游览了当地著名的濂溪书院,并写了这首《题濂溪》。
第一联“我来濂溪拜夫子,马蹄深入一尺雪”。作者来到濂溪拜访老师(朱熹)时,马蹄已经踏入一尺深的雪里,可见作者到访时已是寒冬腊月。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也表达了作者不畏严寒、坚持探访的决心。
第二联“长嗟岂惟溪泉廉,化得草木皆清洁”。这里,作者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之情。他感叹老师的德行高尚,能够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使草木都变得清洁起来。这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和敬仰。
第三联“夫子德行万古师,坡云廉退乃一隅”。这里,作者以孔子的德行为榜样,认为孔子的德行值得世人学习。同时,他还提到了自己的好友苏轼。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辞官家居,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作者在这里以苏轼为例,表达了自己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联“有室既乐赋以拙,有溪何减名之愚”。作者在这里用反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他认为,拥有一个简陋的小屋就能感到快乐,而拥有一条清澈的溪流也不会减少名声的愚蠢。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五联“水性本清挠之浊,人心本善失则恶”。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水的清澈与人心的善良相比较。他认为,水原本清澈透明,但当受到污染后会变得浑浊;同样地,人心原本善良美好,但在遇到诱惑或困难时也会变得丑陋。这种观点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感慨。
最后一句“安得此泉变作天下雨,饮者犹如梦之觉。”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这里,作者通过想象泉水变成雨水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他希望人们能够像梦醒一样,从美好的生活中醒悟过来,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这种愿望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