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纲常抗直声,白头不惮岭南行。
书云惟孝友兄弟,臣罪当诛王圣明。
削籍投荒从宝庆,陟阶录后赖端平。
朝家赐谥今方举,凛凛孤忠死亦生。
【注释】
- 扶植纲常抗直声:支持和弘扬传统的道德规范,敢于直言敢谏。
- 白头不惮岭南行:年纪已老,仍不顾个人安危,不怕远行。
- 书云惟孝友兄弟:诗中提到“书”,可能是书信或诗歌。“惟”表示只有;“孝友兄弟”指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儒家提倡的道德观念。
- 臣罪当诛王圣明:作者认为自己的罪行应当受到惩罚(诛),但国王(王)却是英明的。
- 削籍投荒从宝庆:朝廷剥夺其官职,让他到荒凉的地方去。“投荒”是指被流放或贬谪。
- 陟阶录后赖端平:登上台阶后,可以记功升迁。”端平”可能指的是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的局面。
- 朝家赐谥今方举:朝廷现在才给予谥号。“朝家”指朝廷;“赐谥”是皇帝为已故官员赐以称号,表示褒奖或纪念。
- 凛凛孤忠死亦生: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一位有名望的官员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其一生的评价和对其遭遇的惋惜。诗人通过对这位官员生前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同情和哀悼之情。
“扶植纲常抗直声,白头不惮岭南行。”这句话赞美了这位官员在维护传统道德方面所表现出的坚定立场和勇气。即使年事已高,他仍然毫不畏惧地前往南方地区,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和责任感。
“书云惟孝友兄弟,臣罪当诛王圣明。”这里提到了诗中可能含有的信件内容,强调这位官员的孝道和朋友之间的情谊。同时,也指出了他应得的惩罚。这反映了对这位官员品德和行为的肯定。
“削籍投荒从宝庆,陟阶录后赖端平。”描述了他被剥夺官职,被流放到偏远地方,以及后来得以重新得到认可和晋升的情况。这些事件显示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朝家赐谥今方举,凛凛孤忠死亦生。”这是对这位官员最终命运的描写,尽管他已经去世,朝廷仍然为他提供了荣誉和尊重。这表明了他的精神和行为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和赞扬。
这首诗通过赞颂这位官员的品质和贡献,展示了他的一生是如何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意和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