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棹依寒渚,临亭俯碧川。
嘶云征海雁,椎鼓过风船。
水阔天低树,山空日暝烟。
拟题江似练,终愧谢公贤。

注释:

弭棹(mǐ zhào):停止划船,停泊。寒渚:寒冷的水边。亭:台观的代称。

嘶云征海雁:大雁在云中飞翔。椎鼓过风船:船头击鼓催行。

水阔天低树:江面广阔,水天相接。山空日暝烟:夕阳西下,天色渐暗,四周一片寂静。拟题江似练:以“江似练”为题,形容江水的碧绿。终愧谢公贤:最终自愧不如东晋时期谢安那样有才德。

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登临富阳观山亭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写景,意境开阔,语言清新流畅,富有生活气息,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首联“弭棹依寒渚,临亭俯碧川”,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水边停泊,登上山亭俯瞰着清澈的江水。这里“弭棹”和“临亭”都是动词词组,分别指停船和登临。“寒渚”,“碧川”,分别描写了景物的颜色和形状。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将读者引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颔联“嘶云征海雁,椎鼓过风船”,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间的热闹和喧嚣。“嘶云”和“椎鼓”都是动词词组,分别指声音和动作。“征海雁”,描述了海鸟在空中翱翔的景象;“过风船”,则描绘了船只在风中行驶的场景。这两句诗通过听觉和触觉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之中。

颈联“水阔天低树,山空日暝烟”,则将视角转向了远处。“水阔”和“天低”分别描述了江水的宽广和天空的低垂;“山空”和“日暝烟”则分别描绘了山林的空旷和日落时的烟雾。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尾联“拟题江似练,终愧谢公贤”,则是诗人对自身才华的一种感慨。“拟题江似练”,用“江似练”来形容江水的清丽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终愧谢公贤”,则是诗人自谦之言,认为自己与谢安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