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仪矩初无华,况复破帽风檐斜。
先生有意念衰丑,折简远送新乌纱。
束巾试著出妨户,色若露洗凌晨鸦。
舍人样好信殊俗,朽质得此惭无涯。
白痴稚子强解事,竞道宜称相欢哗。
轻宽不但惬当暑,掉头曝背仍堪夸。
修容他日奉游宴,便可笑诮参军嘉。
从今旦暮戴公赐,闭关无事聊煎茶。
【注释】
仪:仪表、风度。
舍人:潘好古的字,当时任中书舍人。
乌纱帽: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黑色,有黑纱制成的冠子。
折简:指用纸写一封信。
朽质:指自己年老体弱。
相欢哗:互相开玩笑、取笑。
游宴:游玩宴会。
参军嘉:即参军戏乐。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载(751)春天,诗人初见潘好古时,因潘好古曾赠给他一顶破帽,他十分感愧,所以写了一首《答韦司士》诗,以表达自己的谢意。此诗是答词中的第二首,与第一首《寄韦司士》相比,此诗写得更为婉曲细腻。
前四句是说,野人本来没有华贵的仪表和风度,何况又戴着破帽在风檐下歪斜着,先生却有意要改变我的这种衰丑,于是不远送我新制的乌纱帽。
五、六两句是说,我束起头巾试戴上这顶新帽,出门来就碍门了,颜色像露水洗过似的,清亮而鲜明,早晨的天空中乌鸦的色泽也不过如此。
七、八两句是说,舍人这样好心好意地赠给我一顶新乌纱帽,使我感到惭愧,觉得自己的衰老不堪,实在无话可说了。
九、十两句是说,小孩子见了都争先恐后地说这是给宰相潘好古的信物,因此相互取笑取闹。
“轻宽”三句是说,虽然不严宽衣服不能适应夏天炎热天气的需要,但那飘逸的衣带仍然可以使人感到舒适。“掉头”二句是说,虽然太阳高照,令人感到炎热难耐,但我依然可以抬头晒背,感到十分舒服,因为有了这顶新乌纱帽,显得精神抖擞。
十二、十三两句是说,以后我要奉公办事,还要到酒席宴会上饮酒作乐,那时你们就要讥笑我,说我可笑了。
十四、十五两句是说,从现在开始,我每天戴公赐的新乌纱帽去喝茶,过着闲散无事的生活。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对潘好古赠乌纱帽的感激之情,表达了他对官场的鄙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