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才入又南州,重见旌旗照柁楼。
道义平生无捷径,风波随处有虚舟。
如公未可违文石,稽古何妨欠碧油。
我亦登门烦著录,此行无力为王留。

【注释】

承明才入又南州:承明,即承明殿,在皇宫中。又南州,指江西抚州一带。此句是说汪圣锡刚被朝廷任命为福唐(今属福建)太守时,皇帝又派他前往江西抚州一带。

道义平生无捷径:道义,指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标准。平生,一生。此句是说汪圣锡为人正直、清廉,从没有走什么捷径来获取功名利禄。

风波随处有虚舟:风波,指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虚舟,比喻那些飘浮不定的人。此句是说人生道路虽然充满了曲折和艰难险阻,但是只要像“虚舟”一样不拘泥于形式,就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如公未可违文石:如公,是对汪圣锡的尊称。文石,指《文选》。此句是说汪圣锡虽然没有违背过《文选》,但既然已经被任命为福唐太守,就应该遵守朝廷的旨意,不要违反《文选》的规定。

稽古何妨欠碧油:稽古,指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和整理。碧油,泛指书籍封面上的红色印章。此句是说汪圣锡研究古代典籍和编纂史书不需要依赖别人,即使缺了碧油(书衣),也不会影响他的学问。

我亦登门烦著录:我,指诗人自己。登门,指拜访。著录,指记录或记载。此句是说诗人也去拜访汪圣锡,希望他能记录一下这次的谈话内容。

此行无力为王留:此行,指这次赴任福唐太守的旅程。为王留,指留在朝廷做官。此句是说诗人这次赴任福唐太守的旅程是无望的,因为他已经年迈体衰,无法再为朝廷效力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告别汪圣锡时对他的忠告与勉励。全诗语言平易,情真意切,表现了两位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首联点明题旨,指出汪圣锡刚刚担任福唐太守,又要前往江西抚州一带任职。“承明才入又南州”,“承明”,指宫廷中的书房,这里代指朝廷。作者在这里用典,说明汪圣锡刚刚进入朝廷担任福唐太守的职位,又要前往江西抚州一带任职,这既是对他政治生涯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工作的鞭策和期待。

颔联进一步强调了他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标准。“道义平生无捷径”,表明汪圣锡为人正直、清廉,从不贪图名利,更不会走什么捷径来获取功名利禄。这种高尚的品质和道德修养正是他能够受到尊敬和赞誉的原因所在。

颈联合在一起看,意思是说人生道路虽然充满了曲折和艰难险阻,但是只要像“虚舟”一样不拘泥于形式,就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里的“虚舟”比喻那些飘浮不定的人,暗示着汪圣锡虽然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却能够以豁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们,而不是沉溺于其中的烦恼和困扰之中。

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汪圣锡的期望和祝福。“如公未可违文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汪圣锡虽然还没有违背过《文选》,但既然已经被任命为福唐太守,就应该遵守朝廷的旨意,不要违反《文选》的规定。这里的“文石”指的是《文选》,这是一部收录了汉代以来各类文章的文集,对于文人学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违文石”则意味着违背了朝廷的旨意和规定,这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稽古何妨欠碧油”,此句进一步强调了汪圣锡研究古代典籍和编纂史书的重要性。这里的“碧油”指的是书籍封面上的红色印章,象征着权威和尊贵。而“欠碧油”则表示缺乏权威的象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能力受到了限制。相反,这正是他能够取得更大成就的基础和前提。

最后两句“我亦登门烦著录”,则是对诗人自己的感慨和期许。这里的“登门”,指的是拜访朋友或亲人的意思;“著录”则是指记录或记载某件事情的过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愿意去拜访汪圣锡,并希望他能将这次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的愿望。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也显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