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倚春林泪竹枝,南游风物鬓成丝。
难寻桂岭千峰梦,更了湘山一段奇。
来去别无心外法,行藏休问塔中师。
若论大施门前事,竿木逢场且赋诗。

题湘山大施堂

重倚春林泪竹枝,南游风物鬓成丝。
难寻桂岭千峰梦,更了湘山一段奇。
来去别无心外法,行藏休问塔中师。
若论大施门前事,竿木逢场且赋诗。

注释与赏析:

  1. 重倚春林泪竹枝: 这里用“春林”和“泪竹”形容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如同在春天的森林中悲伤地倚靠,泪水滴落在竹子上。这表达了诗人对南方风物的眷恋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回忆越发深切。

  2. 南游风物鬓成丝: “南游”指的是作者向南迁移或旅行的经历。在这里,他描述了由于旅途劳顿或思乡之情,使得头发变得稀疏如同细丝一般。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及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3. 难寻桂岭千峰梦: 提到“桂岭”,可能是某座著名的山脉或地方,而“千峰梦”则可能是指那些令人向往但难以触及的美好景象。这里表达的是尽管渴望追求美好事物,却往往难以找到其踪影,增添了一种无奈和辛酸感。

  4. 更了湘山一段奇: 这里的“湘山”很可能指的是湖南的某个著名山峰或风景区。诗人在此强调即便找到了这样的自然景观,也难以完全领略其所有的魅力与奇特之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之美的敬畏以及无法完全理解和享受其中奥秘的遗憾。

  5. 来去别无心外法: 这里的“心外法”指的是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境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明,尽管外在的世界和规则束缚着他/她,但内心依然保持着一份宁静和超然。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6. 行藏休问塔中师: 这里的“行藏”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塔中师”则可能是指寺庙中的和尚或者僧侣。这句话表明诗人已经决定不再过问那些世俗的规则和教条,而是选择按照自己内心的指引生活。这是一种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也是一种对传统束缚的反叛。

  7. 若论大施门前事: “大施门”可能指的是某座寺庙或者修行的地方。诗人通过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如果讨论关于佛法(如禅宗)的门径或修行方法,那么是否应该遵循这些传统和规矩?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传统修行方法的重新评估。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形式上的遵循,而在于内心的觉醒和觉悟。

  8. 竿木逢场且赋诗: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以及在适当时机展示才华的愿望。诗人认为,即使生活中遇到各种机遇和挑战,他/她也愿意抓住机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以及将其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和表达自我的方式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