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冢累。
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峰危。
木末见夔峡,一沟盎春泥。
中有天下险,造化真儿嬉。
峰顶不满笑,舟中鬓成丝。
登高尚超览,况乃绝俗姿。

燕子坡

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冢累。

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峰危。

木末见夔峡,一沟盎春泥。

中有天下险,造化真儿嬉。

峰顶不满笑,舟中鬓成丝。

登高尚超览,况乃绝俗姿。

注释与赏析:

  • 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冢累: 形容远处的山峦如同墙壁般高大而参差不齐,近处的山则像坟墓一样堆叠。这里描绘了一幅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的山景画面。

  • 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峰危: 从高处向下看,才能感受到山峰之高峻与危险。这里的“危”字不仅指山峰的陡峭,也隐喻着人生道路的艰难和挑战。

  • 木末见夔峡,一沟盎春泥: 在树梢的尽头可以看见夔门峡谷,一条河流如同春泥一般温暖而肥沃。这里的“一沟盎春泥”比喻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充满希望。

  • 中有天下险,造化真儿嬉: 这座山峰拥有天下最为险要的地形,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让人不禁感叹造化的神奇。这里的“儿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 峰顶不满笑,舟中鬓成丝: 站在山峰之巅,虽然风景壮丽,却无法掩饰内心的疲惫和忧愁;而在船上,人们则因为忙碌而忽略了时间的流逝,使得鬓角渐渐变白。这里的“不满笑”和“鬓成丝”分别形象地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一种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享受,另一种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妥协。

  • 登高尚超览,况乃绝俗姿: 登上高峰,可以一览众山小,更能感受到那种超越尘世的超凡脱俗之姿。这里的“绝俗姿”不仅指外在的高峻与美丽,更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是对世俗纷扰的一种拒绝和超越。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燕子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