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一峰插天齐,上有李唐中兴碑。
肃宗勋业愈烜赫,次山文字真崛奇。
我昔为州坐两载,吏鞅束缚马就羁。
咫尺名山不可到,抱恨常若有所遗。
兹游得遂偿素愿,况有文字古一夔。
周遭岩壑寻胜迹,摩挲石刻立多时。
野僧半解知人意,满卮笑岘酒一杯。

【注释】

浯溪:在江西南昌市。峰插天齐:山峰高耸入云。李唐中兴碑:指唐代大文学家、政治家李绅的碑刻,立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肃宗:唐代皇帝李亨。次山:李绅自称字次山。崛奇:雄伟奇特。我昔为州:指作者曾任吉州刺史期间。两载:两年,即作者任吉州知州两年时间。吏鞅:官吏束身之带;马就羁:马被束缚。咫尺:比喻距离短近。抱恨:抱憾。有遗:有遗憾。兹游:此次游览。偿素愿:实现愿望。况有文字古一夔:何况还有文章写得像古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那样的《黄庭经》。周遭:围绕。岩壑:山岩和沟壑。石刻:摩崖刻石。摩挲:用手抚摸。野僧:山中僧人。半解:略有理解。人意:人的心意。岘酒:岘山产的香美酒水。

【赏析】

此诗是元代诗人杨载所作的一首记叙性七律,作于他游历江西南昌时。诗中通过描绘浯溪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绅的怀念之情。

“题磨崖碑”是第一句,点明游踪。开头四句,写自己两次到访浯溪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想。首联先写浯溪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接着又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说明浯溪的重要地位。颔联由赞其人转为赞其文,赞扬李绅的功绩与文章成就。颈联写自己任职期间所遇到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表现了诗人对政事的厌烦,以及对山水的喜爱。尾联表达诗人这次游览的愉快心情。

五、六句,写自己曾两次来到此地,但每次都未能如愿,所以感到遗憾。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写自己这次游览的感受。这两句既是对自己游历浯溪的概括,也是对整个游览过程的总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写自己在游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趣闻轶事,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