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
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
悠悠当日者,千载只惭魂。

泰伯庙位于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250号桃花坞历史街区之中,是为纪念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分析:

  1. 诗句翻译
  • 胥应无憾:意为胥地的人们没有遗憾。
  • 至哉忠孝门:这是赞美忠孝的门户。
  • 生能酬楚怨:指在世时能够报答楚国的恩情。
  • 死可报吴恩:指死后能够报答吴国的恩德。
  • 直气海涛在:形容正气如大海般浩渺无边。
  • 片心江月存:比喻心中一片忠诚,如同江上的明月永恒不变。
  • 悠悠当日者:指的是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曾经的英灵。
  • 千载只惭魂:表达对于先贤的敬仰之情,千年之后仍感愧对。
  1. 译文解读
  • 第一句“胥应无憾”,表达了对胥地人民的一种宽慰和祝福,希望他们能够无愧于心。这里的“无憾”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 第二句“至哉忠孝门”,是对忠、孝这一传统美德的最高赞誉,认为它们是最崇高的品质。这里的“至哉”是一种极高的评价,强调了忠孝的重要性和价值。
  • 第三句“生能酬楚怨”,是指在生前能够帮助楚国解决困境或恩怨,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担当。
  • 第四句“死可报吴恩”,是指死后能够回报吴国给予的恩惠和关怀,这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体现。
  • 第五句“直气海涛在”,形容正气如同大海一般浩瀚无垠,象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气。
  • 第六句“片心江月存”,比喻心中一片忠诚,如同江上的明月永恒不变,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精神。
  • 第七句“悠悠当日者”,指的是那些历史上的英灵或伟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
  • 第八句“千载只惭魂”,表达了对于先贤的敬仰之情,千年之后仍感愧对,这是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和追求。
  1. 注释解析
  • “胥应无憾”中的“胥”是古代地名,这里代指一个地方或区域。“无憾”表示没有遗憾或愧疚之意,可能是对当地居民的一种祝愿或安慰。
  • “至哉忠孝门”中的“至哉”是极高的意思,用于形容某种品质或行为达到极致。“忠孝”是儒家伦理的核心,代表着道德和行为的准则。“门”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场所或建筑,代表着某种文化或传统的传承。
  • “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中的“酬”是回报的意思,这里可能指在生前能够解决楚国的困难或恩怨。“死可报吴恩”中的“死”指去世或死亡,“报吴恩”表示死后能够回报吴国给予的恩惠和关怀。
  • “直气海涛在”中的“直气”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态度或风格,“海涛”是大海的波涛,这里可能比喻某种气势或力量。整句话的意思是这种坚定不移的态度或风格就如同大海一样浩瀚无垠。
  • “片心江月存”中的“片心”是一片心意的意思,“江月”是江面上的月亮,这里可能象征某种纯洁或高洁的情感或境界。整句话的意思是内心一片忠诚,如同江上的明月永恒不变。
  • “悠悠当日者”中的“悠悠”是遥远的意思,“当日者”指过去的那个时代或人物。整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历史中的英灵或伟人们被怀念和敬仰。
  • “千载只惭魂”中的“千载”是千年的时间,“只惭魂”表示感到惭愧或不安,可能是因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渴望和追求没有得到满足。
  1. 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描绘了苏州泰伯庙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忠孝、仁爱、智慧等美德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和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