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
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
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
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
【诗句释义】
- 苏州十咏泰伯庙:这句诗描述了苏州泰伯庙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
- 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高压”可能是指太湖附近的高压地区,”西城”指的是无锡的西门,”观风”表示观察风景,”不浪名”意味着名声不显,但景色优美。
- 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这句话描绘了无锡地区的壮丽山河和热闹的市井生活。
- 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碧寺”可能是指一座寺庙的颜色,”烟中静”表示寺庙在烟雾缭绕中显得宁静,”红桥柳际明”表示桥边柳树在阳光下明亮。
- 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登上高台远眺时的心情和对诗歌的热爱。
【译文】
苏州城西有座高压郡,观赏风景不因名望而受影响。
山水连绵千里,人声鼎沸万家。
寺庙在烟雾中显得安静,红桥边的柳树在阳光下明亮。
登高远眺岂能只凭刘白,满眼都是诗情画意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苏州泰伯庙美景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和体验市井生活,抒发了自己对苏州这座城市的喜爱和赞美。诗中的“高压郡西城”指的是苏州城西的高压区,而“观风不浪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评价,即虽然名声不显,但却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接下来的“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进一步描绘了无锡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市井生活,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最后两句“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则是诗人对整个游览经历的总结,表达了他对苏州这座城市以及诗歌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情的独特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