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游滕太守,郡枕洞庭边。
几处云藏寺,千家月在船。
疏鸿秋浦外,长笛晚楼前。
旋拨醅头酒,新炰缩项鳊。
宦情须淡薄,诗意定连绵。
迥是偷安地,仍当饱事年。
只应天下乐,无出日高眠。
岂信忧边处,干戈隔一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干要求分析“和延安庞龙图寄岳阳滕同年”这首诗的赏析,此诗首联写诗人在岳阳与滕同游的情景,颔联写洞庭湖边寺庙隐没山间,月光映照在千家渔船上,颈联写秋浦之滨,鸿雁排成一字长队飞过,晚楼前长笛悠扬响起,尾联写诗人饮酒作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答案】

示例:首联写诗人在岳阳与滕同游的情景。诗人从岳阳出发,一路游览至滕州(今山东滕县),沿途所见景色令人赏心悦目,诗人用“优游”“太守”等词语写出了滕州的美丽风光及滕州的繁荣昌盛。

颔联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诗人登上岳阳楼远眺,只见几座山峰耸立在云烟之间,皎洁的月光照在千家万户的船上。“云藏寺”、“月在船”都突出了月色的美好。

颈联描写了洞庭湖畔秋季的景色。秋浦江边,一群大雁排成一字长队飞过,远处的高楼前传来一曲悠扬的长笛声。

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诗人认为天下太平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而自己却身处战乱之中,无法安心享受这太平日子,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