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天下重,韩公兹镇临。
堂上缋昔贤,阅古以儆今。
牧师六十人,冠剑竦若林。
既瞻古人像,必求古人心。
彼或所存远,我将所得深。
仁与智可尚,忠与义可钦。
吾爱古贤守,馨德神祗歆。
典法曾弗泥,劝沮良自斟。
跻民在春台,熙熙乐不淫。
耕夫与樵子,饱暖相讴吟。
王道自此始,然后张薰琴。
吾爱古名将,毅若武库森。
其重如山安,其静如渊沉。
有令凛如霜,有谋密如阴。
敌城一朝拔,戎首万里擒。
虎豹卷韬略,鲸鲵投釜鬵。
皇威彻西海,天马来骎骎。
留侯武侯者,将相俱能任。
决胜神所启,受托天所谌。
披开日月光,振起雷霆音。
九关支一柱,万宇覆重衾。
前人何赫赫,后人岂愔愔。
所以作此堂,公意同坚金。
仆思宝元初,叛羌弄千镡。
王师生太平,苦战诚未禁。
赤子喂犬彘,塞翁泪涔涔。
【注释】
中山:指中山国,战国时的一个小国。重:重要。韩公:指唐代名将韩世忠,曾镇守中山。兹:这个。牧师:这里指地方官员。六十人,即“六十师”,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冠剑:古时武官所戴的帽子和佩带的剑。竦:直立。若林:像树林一样。既:已经。必求:一定要寻求。存远:保持长远的志向。深:深远。馨德:美好的品德。神祗:指天神、地祇等神灵。典法:常法,常规法则。曾弗泥:没有不遵守。劝沮:劝阻和制止。跻:登。春台:春游之乐。熙熙:喜悦的样子。饱暖相讴吟:指农民在丰收后唱起欢乐的歌谣。王道:王者之道。张薰琴:弹琴以自娱。毅若:坚定如玉。武库森:仓库里武器众多且锋利。其重如山安:像山一样的安稳。其静如渊沉:像深渊一样的沉静。有令凛如霜:有的令如霜雪严冷。有谋密如阴:有的计策周密而隐秘。戎首:敌首。虎豹:比喻敌人。卷韬略:收起韬略,指不再用兵。鲸鲵:指小国或弱国。投釜鬵:被投入沸水煮死。皇威彻西海:皇帝的威势遍布西方海域。留侯:指张良,曾助刘邦定国安邦。武侯: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将相:指将帅和丞相。俱能任:都能胜任。决胜:决定战斗胜负。神所启:神明所启示。受托天所谌:接受天命所赋予的使命。披开日月:打开日月。振起雷霆音:振奋起雷霆般的雄壮声音。九关:指关口要隘,泛指险要之处。支一柱:作为支柱,支撑全局。万宇覆重衾:整个天下就像一层被子一样覆盖着大地。前人:古人。赫赫:显赫的样子。后人:后人,后来的人们。岂愔愔:难道能安然自得吗?所以作此堂:因此建了这个殿堂。公意同坚金:您的心意如同坚固的金铸一般不可动摇。仆:我,作者自称。宝元初:宝元年间,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元:开始。叛羌:指西夏叛乱的羌族人。千镡:指一千个铜钱,喻指战争的开销巨大。生:活着的,活着的人。王师生太平:王师出生入死平定了动乱。苦战诚未禁:艰苦的战斗确实不能停止。赤子:小孩子。喂犬彘:喂猪狗。塞翁:指边塞上的翁媪。泪涔涔:眼泪流个不停,形容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宝元年间,面对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局势,感慨历史兴衰,怀念先贤,抒写自己忧国忧民之情所作。全诗共八段,每段四句,每段都紧扣一个主题。
开头两句写中山国的重要性,韩世忠镇守中山,使国家得到了安定,并以此勉励自己不忘国事。接着描写了地方官员的威严,他们头戴帽,身佩剑,站立如同树林,令人敬畏。诗人对这些人既尊敬又羡慕,同时也希望从他们身上学习到高尚的品质。
接下来诗人写到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他们有着美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向,即使面临困难也能坚持下去。他赞美他们的仁爱,智慧和忠诚,并希望人们能够学习这些美德,从而获得更深的理解。
诗人还表达了对古贤人的感情和敬仰,他们的美好品德和崇高品质令人钦佩,他们的教诲和教导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想,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在这段中诗人描述了他的故乡,那里的生活充满了喜悦和快乐,农民们在丰收之后唱起了欢快的歌曲,人们在春天游玩时欢声笑语,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他的理想生活,他向往和平与安宁,希望能够生活在没有战争和冲突的时代。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致力于和平的人的赞赏,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在这段中诗人回忆了自己的过去,他在年轻时也曾经历过艰难的战斗,但那时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坚定地继续战斗,直到最后的胜利。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感动,也让人们对他更加敬佩。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期望,他认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和维护。他希望人们能够放下过去的恩怨和仇恨,一起努力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在这段中诗人描绘了他的理想世界,他的理想世界是一个和平、安宁、繁荣的地方,人们可以自由地生活和发展自己的事业。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里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一段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展望,他认为国家已经具备了实现伟大目标的条件,只要人们齐心协力就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他鼓励人们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并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