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响本无异,悲欢由感怀。
蛙鸣得其所,人乐与之偕。
既泯物我念,宁烦丝竹谐。
谁能同此适,应亦少朋侪。

【注释】

1.王安之:作者的朋友,字安之,生平不详。

2.朝议蛙乐轩:作者的住所。

3.悲欢:欢乐、哀伤。

4.得其所:得到适宜的地方。

5.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

6.少朋侪:没有多少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王安之是宋代著名的隐士。他的居所名叫“朝议蛙乐轩”,意在表明他过着闲适的生活。全诗共八句,前三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情景;后五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像他这样,才能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

第一句“群响本无异”意思是说,无论是什么声音,都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什么不同的。这里的“响”指的是各种声音,包括鸟鸣、虫叫、风声等等。

第二句“悲欢由感怀”意味着这些声音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情感,是因为人们的心境各异。这里的“感怀”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情感反应或感悟。

第三句“蛙鸣得其所”是指青蛙的叫声很合时宜,就像它找到了合适的地方一样。这里的“所”指的是适合、恰当的地方。

第四句“人乐与之偕”表示人们也会随着这些声音而感到愉悦。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类,“乐”则是快乐、喜悦的意思。

第五句“既泯物我念”意思是说,当人们不再把世界分为“我”和“非我”的时候,就能找到真正的快乐。这里的“泯”可以理解为消除、泯灭。

第六句“宁烦丝竹谐”表示不需要繁复的音乐来衬托,也能得到快乐。这里的“丝竹”指的是弦乐器和管乐器等音乐元素。

第七句“谁能同此适”意思是说,谁又能像我这样真正地找到快乐呢?这里的“适”是指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句“应亦少朋侪”表示这样的人很少见,也就是很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的“朋侪”可以理解为朋友、同伴。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快乐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当时许多士大夫阶层的一种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