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无诗纪四愁,强将欢伯解吾忧。
夜长明月纱窗冷,分得寒蛩一半秋。
【注释】
纪愁:记录忧愁。四愁:指李贺《苦昼短》中的“一曰思,二曰悲,三曰悼,四曰惧。”
欢伯:相传为古时善于鼓瑟的乐神,这里指代音乐。
夜长:夜晚漫长。
明月纱窗冷,分得寒蛩一半秋:纱窗外的月光明亮而清冷,仿佛能分出一半给秋天。
【赏析】
这是一首记愁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感情抒写出了人生之愁。
首句“可笑无诗纪四愁”,言笑谈之间,却有四愁难解。这四愁是指李贺《苦昼短》中的“一曰思,二曰悲,三曰悼,四曰惧。”诗人用一个“无”字,道出了自己对这四种愁情的认识与感受,既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第二句“强将欢伯解吾忧”,意思是说,我试图通过音乐来解除忧愁。然而,“欢伯”在这里并非真正的欢伯,而是借用这个神话人物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于忧愁的无奈。
接下来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述。“夜长明月纱窗冷”,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月亮高悬在窗户之上,月光洒在纱窗上,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然而,这种清凉并不能完全驱散作者内心的忧愁。“分得寒蛩一半秋”,则更加突出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助。蟋蟀的声音在深夜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它们自己的忧愁。
最后一句“分得寒蛩一半秋”更是深化了这首诗的主题。这里的“寒蛩”指的是蟋蟀,它们在深秋时节发出凄厉的叫声,似乎也在诉说着自己的忧愁。而作者却只能独自承受这些忧愁,无法与他人分享。这种孤独与无助感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整首诗以记愁为主题,通过对夜晚、明月、纱窗、蟋蟀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忧虑。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将“欢伯”比喻为乐神,寓意着音乐能够暂时忘却忧愁;将蟋蟀的声音比作自己的忧愁,暗示着无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