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外复添汝,无言随去留。
自从生便有,直到死方休。
步月常相逐,临溪元不流。
静中明道眼,总是一虚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鉴赏作品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相关字词和名句;同时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明确各句的意思,以及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修辞、表现手法等,还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本题要求赏析诗句。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全诗,然后逐句分析,抓住关键句进行赏析。
“人影”二句,写人的影子随着自己的身影,无声无息地跟随而去。“身外”,指身影。“复添”,又增加。
“自从生便有”,是说人生来就带着影子,没有影子就没有生命。
“直到死方休”,“到死”指生时。“休”,停止,这里是“才”“只有”的意思,表示肯定。
“步月常相逐”,是说影子总是跟随着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伴随着自己。“步月”,指行走于皎洁月光之下。
“临溪元不流”,是说虽然影子始终跟随着,但是并不随着水流而流动。“临溪”指靠近溪边。“元”,通“原”。
“静中明道眼”,是说在寂静的时候,能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静中”,指寂静之时。“道眼”,指心性或本性,这里指的是内心的本性。
“总是一虚浮”,是说人的本性就像水中的月亮一样,随波逐流,没有固定之处。“总是”,总归是。“虚浮”,比喻漂浮不定,不实在。
【答案】
译文:我的影子随着自己的身影,无声无息地跟随而去。人生来就带着影子,没有影子就没有生存。影子总是跟随着我,但并不随着水流而流动。在寂静的时候,我能看清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面目,但终究像水中的月亮一样,随波逐流,没有固定之处。人的本体就像水中漂浮的浮萍,没有固定的根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自身影子的描写与感慨。诗中通过影子的形象,表达了人生来就带着影子,影子始终跟随着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映衬,揭示了人性的虚浮和无常。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