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诗人何志诚,自量心迹甚详明。
世多觊窦穿窬者,对尔宁无愧赧情。

【注释】

歇后宰相:唐代宰相的别称。歇后,即藏头露尾。何志诚自量,自己衡量自己。何:代词,指何人?志诚:名字。

觊窦:窥视孔穴。穿窬(qú):挖墙洞、爬屋檐偷东西。穿:通“钻”。窬:通“逾”,越出墙壁。对尔:对你(何志诚)说。宁无愧赧情:岂没有羞愧之情。宁:哪能;岂能。宁:助词,表反问语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与友人何志诚的一次对话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中作者通过朋友之口,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人生态度。诗人认为当官的人应该清廉自守,不能为利所动,否则就会有损于自己的人格尊严,甚至会遭到他人的指责而感到惭愧。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很可贵的。

首句“歇后宰相”是全篇的关键所在,它既表明了作者的身份,也为下文的议论定下了调子。“宰相”是当时最高官职的名称,也是封建社会中最受尊重的职业之一。然而对于这个职业,作者却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他认为作为一国之君,如果贪图私利,那么他的品德必然要受到损害,最终将会受到别人的谴责和惩罚。因此,他劝告这位宰相不要被私欲所迷惑,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

颔联“世多觊窦穿窬者,对尔宁无愧赧情。”则进一步论述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当今社会有很多像窥探孔穴、爬墙偷窃这样的人存在,这些人都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并为此感到自豪。面对这样的人物,作为一位官员,你还有什么可羞愧的呢?这实际上是在告诫人们不要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否则就会像那些小人一样被人唾弃。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宰相的劝诫,传达了一种高尚的道德理念,鼓励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