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侔稷契,诸葛陋袁曹。
道在七分易,文过九辩骚。
丘原终古闭,嵩岳极天高。
况复阶庭树,于今有凤毛。
杜陵侔稷契,诸葛陋袁曹。
道在七分易,文过九辩骚。
丘原终古闭,嵩岳极天高。
况复阶庭树,于今有凤毛。
译文:
- 杜陵与稷、契齐名,诸葛亮虽才略过人却自比为管仲、乐毅。他们的才能和品德,就像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难以改变的。他们的伟大成就,使得后人仰望星空,心生敬仰之情。
- “道在七分易”指的是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强调事物发展的平衡和谐。“文过九辩骚”则是指屈原的《离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他的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最终投江自尽,成为了千古传颂的悲剧人物。
- “丘原终古闭”,意指那些被世人遗忘的故土,就像被时间封闭的旧日景象。“嵩岳极天高”,则是赞美巍峨的泰山,象征高洁的品质。而“况复阶庭树,于今有凤毛”,则意味着即使是普通人家门前的小树,也值得我们尊重和珍视。
-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圣贤的光辉形象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对于历史变迁中的人才评价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人墨客的普遍看法和评价标准。
-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的描述和对其成就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同时,它也透露出一种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之情。
-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厚造诣和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表达。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对于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关注。这首诗正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含义丰富深刻。它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富有文学性又充满了哲理意味。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体现了作者的高超技艺,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
-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思想和文化层面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赏析:
- 主题探讨:“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挽词五首”中,诗人首先赞扬了杜陵与稷、契齐名的人物以及诸葛亮的才智,通过这些例子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崇敬。其次,诗人提到“道在七分易,文过九辩骚”,这里可能暗含了对儒家思想的推崇,特别是对中庸之道和文采的讨论。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道德标准的认同与追求。
-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丘原终古闭,嵩岳极天高。”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不满。这种情感交织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现实挑战的敏感度。
- 个人境遇与社会责任: 诗中的“况复阶庭树,于今有凤毛”,通过提及普通人家的庭院树木,隐喻了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有其独特之处和价值。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怀以及对个体价值的肯定。这种观点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强调每个人都有其独到之处,不应被忽视。
- 文学手法与艺术表现: 此挽词采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使用典故和比喻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深度。这种技巧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念: 通过这首诗及其所体现的主题,我们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他们对传统的尊重、对道德的重视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怀,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历史与现实的连接:“闽粤驱驰后,干坤震荡中。名虽高斗北,身竟老辽东。”这几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和反思。在这里,“闽粤驱驰后”可能指的是某种军事行动或社会变动,而“干坤震荡中”则表达了整个宇宙都在经历动荡。通过这种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认识。
- 道德与责任: “仕止因时异,悲欢与世同。”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在选择和行动时应考虑时代背景的重要性。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中人们的悲欢离合的理解。这种认识显示了诗人对于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 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洛滨多侍从,立懦独清风。”这两句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洛阳河畔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清高品格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高尚,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净化和提升。这种结合文学与哲学的思考方式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的理解。
- 美学与情感的表达: “慷慨辞双节,逍遥寄一筇。”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以及他愿意以自由自在的方式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通过这种方式,诗人传达了对美和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 综合评价与展望: 综上所述,俞德邻的这首挽词不仅是对他个人生平和成就的总结,也是对他所处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道德、文化和政治的理想追求,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成就,也揭示了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