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何处筑菟裘,又向周南叹滞留。
砧韵但能凄客枕,雁声浑不到歌楼。
江湖展转鱼千里,今古驱驰貉一丘。
回首金焦渺何许,潇潇风雨使人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欣赏这首诗的艺术形象,赏析诗歌的意境,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题时先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艺术手法,最后点明艺术效果即可。
“百年何处筑菟裘,又向周南叹滞留。”意思是:一百年来何处筑菟裘?又回到周南感叹流离。“菟裘”,用《庄子·让王》“越人安越,吴人安吴,吾安楚。”中的典故,意为“小国安居”。这句说诗人一生奔波辗转,到处寄居。“周南”“滞留”,指诗人漂泊在外。
“砧韵但能凄客枕,雁声浑不到歌楼。”意思是:砧声只是凄凉了诗人的客枕,雁声却浑没有飞到歌楼上。“砧韵”是指捣衣之声,这里代指妻子的声音。诗人在异乡漂泊,妻儿思念之音只能传到自己的枕上。“客枕”,指羁旅在外的人的枕头。这句写思妇的情意绵绵。“雁声”是大雁鸣叫的声音。“歌楼”,指歌舞升平的场所。这句写自己身在异地而心系远方亲人。
“江湖展转鱼千里,今古驱驰貉一丘。”“江湖”指广阔无边的大湖大海。“今古驱驰”指古今游子的奔波忙碌。“貉”同“猎”,打猎。这句写诗人漂泊他乡四处奔波。这两句写诗人身处他乡,思念家人,同时表现了他仕途不顺的苦闷。
“回首金焦渺何许,潇潇风雨使人愁。”意思是:回头望去,金焦山上烟雾蒙蒙,不知在何处。萧萧风雨让人愁肠百结。这句诗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远处的金焦山被烟雨笼罩,显得模糊不清。“金焦”,指金山、焦山,都是位于今天的镇江。“潇潇风雨使人愁”,写诗人面对萧萧秋风,想到自己飘泊在外,心情忧郁,无法排遣。
【答案】
【译文】
百年来何处筑菟裘?又返回到周南感叹流离。
砧声只有悲切地催人入梦,雁声却没有飞到歌楼来。
江湖广阔无处可归,今古游子都奔波劳顿;回首眺望金焦山在何方,风雨萧瑟令人愁肠百结。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情和怀乡之感的七律。首联写诗人一生奔走流浪,到处寄居。颔联写妻子思念之音只能传到自己的枕上,而大雁声却飞不到歌楼上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颈联写诗人身处他乡,四处奔波忙碌,这两句写诗人身处他乡,思念家人,同时也表现了他仕途不顺的苦闷。尾联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远处的金焦山被烟雨笼罩,显得模糊不清。“潇潇风雨使人愁”,写诗人面对萧萧秋风,想到自己飘泊在外,心情忧郁,无法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