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忘世事,犹有酒醒时。
未醒辄复醉,乃得与世辞。
伯伦颂酒德,佳趣端在兹。
云何礼法士,闻风独迟疑。
浊酒聊可恃,渊明不吾欺。
去去勿复道,有酒吾中之。
【注释】
①靖节先生:即陶渊明,字元亮。②积二十首:指《醉中》二十首。③伯伦:指刘伶,字伯伦(léi)。④云何礼法士:意谓那些拘于礼法的人。⑤渊明不吾欺:意谓陶渊明不会骗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饮酒作歌的组诗之一。诗人借自己酒后之语,抒写他对世事的淡漠和对自然、对自由的热爱,以及他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
第一句点题,说明诗人是在饮酒时吟咏的。“暇日”二字,表明诗人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就是在喝酒之后,才想到要吟咏的。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饮酒时的心情,也写出了他的行为习惯。“醉中忘世事”,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在酒醉之时,忘记了世间的一切。这一句表现了他对于世俗的厌恶和逃避。“未醒辄复醉”,意思是说,诗人每次酒醉之后,总是不能清醒过来。这说明他的饮酒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而不仅仅是为了喝酒。
第二句“犹有酒醒时”。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和逃避,同时也表明了他的饮酒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未醒辄复醉,乃得与世辞”,这句的意思是说,每当诗人不能清醒地面对现实时,他就会再次回到酒中世界。这样,他就能够在酒醉之中忘却了世俗的烦恼,与世隔绝了。
第三四句“伯伦颂酒德,佳趣端在兹。”意思是说,诗人赞美刘伶的酒德,认为他的饮酒方式是一种高雅的乐趣。这里的“伯伦”指的是刘伶,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以嗜酒著称。他的饮酒方式与众不同,常常一醉方休,因此被称为“醉乡”。
最后两句“云何礼法士,闻风独迟疑。浊酒聊可恃,渊明不吾欺。”的意思是说,那些拘泥于礼法的人,听到风声就会犹豫不决;而诗人却可以依靠自己的饮酒来解决问题。这表明了诗人的自信和坚定,也表明了他对于饮酒的依赖和信任。
这首诗通过饮酒来表达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和逃避,同时也展现了他追求自由和超脱的精神。它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