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近衰境,所戒当在得。
永怀叔节辈,三者一不惑。
寸田日敷菑,常恐易茅塞。
犹思普天下,无有禁酒国。
一醉终馀生,不语亦不默。
【解析】
本诗是诗人在“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二十首五言律诗,这些诗句都是借用古人的典故、词语,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看法。
【答案】
译文:年近五十,已经接近老年,我应当戒酒了;我常怀念叔辈的贤人,他们有“三不惑”:一是心不惑,二是口不惑,三是身不惑。寸田寸金,每日都要种庄稼,恐怕容易荒芜,常常忧虑不能禁酒。希望普天下都禁酒,没有禁酒的国家;一醉能终馀生,不说不做也可以。
注释:五十:五十岁,已进入暮年。衰境:衰老之境。戒:警惕、告诫。叔节辈:指古代名将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曾自号靖节先生,因以“靖节先生”称之。“三不惑”,出自《论语·季氏篇》。“三不惑”:指不惑于物(名利),不惑于理(是非),不惑于心(喜怒)。“寸田日敷菑”,语出《孟子·尽心篇》。“寸田”:小田地或小块土地。“菑”:同“灾”,损害。“茅塞”:比喻愚昧无知。“禁酒国”,指禁止酿酒的国家。“一醉终馀生,不语亦不默”,语出《庄子·秋水篇》。“一醉”:醉酒。“终馀生”,终生。“不语亦不默”:指不喝酒时,说话不多,不说话,不说话时也不默不作声。赏析:此诗为诗人在“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二十首五言律诗。这二十首诗都是借用古人的典故、词语,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看法。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组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抒写忧时忧世之情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