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来感人心,把菊行东篱。
悠然南山句,忆此删后诗。
诗亡绝遗响,菊在馀幽姿。
麟洲有达士,与菊心相期。
左揖隆中老,右揖绵上推。
泛此忘忧物,聊以供吾私。
真乐未易识,胜事空自知。
金风摵摵鸣,金英粲粲垂。
我欲从子醉,不羡高阳池。
焉知义熙后,此会非今时。
次韵龙仁夫种菊二首
忧来感人心,把菊行东篱。
悠然南山句,忆此删后诗。
诗亡绝遗响,菊在馀幽姿。
麟洲有达士,与菊心相期。
左揖隆中老,右揖绵上推。
泛此忘忧物,聊以供吾私。
真乐未易识,胜事空自知。
金风摵摵鸣,金英粲粲垂。
我欲从子醉,不羡高阳池。
焉知义熙后,此会非今时。
注释:
- 忧来感人心,把菊行东篱:忧愁袭来使人感到痛苦,因此拿着菊花走在东边的篱笆旁。
- 悠然南山句,忆此删后诗:悠然的南山诗句,让我想起了这些删去后的诗歌。
- 诗亡绝遗响,菊在馀幽姿:诗歌消亡,留下了遗音;菊花存在,还保留着那幽雅的姿态。
- 麟洲有达士,与菊心相期:麒麟洲上有达士(有才学的人),他们和菊花一样,都有一颗纯净的心。
- 左揖隆中老,右揖绵上推:左手向我拱手的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右手向我拱手的是他的学生司马徽(司马徽是“三顾茅庐”的主人)。
- 泛此忘忧物,聊以供吾私:泛指这些无忧无虑的事物,姑且用来供自己玩赏吧。
- 真乐未易识,胜事空自知:真正的快乐是很难理解的,美好的事物也只能自己知道。
- 金风摵摵鸣,金英粲粲垂:秋风飒飒地吹过,金色的花朵纷纷落下。
- 我欲从子醉,不羡高阳池:我想跟你一起喝个酩酊大醉,不再羡慕高阳池中的美酒。
- 焉知义熙后,此会非今时:又怎知道义熙年后的今天不是现在呢?
赏析:
这是一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和超然物外的闲适之志。每首诗都紧扣“菊”字展开,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抒发情感、寄托理想,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豁达的心态。
第一首诗,诗人以“忧来感人心,把菊行东篱”开篇,表达了内心的忧愁和对菊花的喜爱。然后以“悠然南山句,忆此删后诗”收尾,回忆了那些被删除的诗歌,从中感受到菊花的韵味。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咏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二首诗,诗人继续以“诗亡绝遗响,菊在馀幽姿”起兴,感叹诗已散失,而菊花仍然保持着它的优雅姿态。接着以“麟洲有达士,与菊心相期”收尾,表达出诗人希望结交有才德之士,与他们共赏菊花的心情。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赞美,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高尚情操。
第三首诗,诗人以“左揖隆中老,右揖绵上推”开头,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向诗人致敬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谦虚低调的品质。随后以“泛此忘忧物,聊以供吾私”收尾,将这束菊花当作一种忘忧之物,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态。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对诗人性格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第四首诗,诗人以“金风摵摵鸣,金英粲粲垂”开篇,描绘了秋风拂过的景象,以及金黄色的花朵纷纷凋零的情景。接着以“我欲从子醉,不羡高阳池”收尾,表达了诗人想要与朋友一同饮酒作乐的愿望,不再羡慕外界的奢华生活。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友谊。
第五首诗,诗人以“焉知义熙后,此会非今时”结尾,表示对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把握。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组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高尚情操,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