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襟霁月皎无尘,爱客宁嫌客过频。
倚竹题诗惊思妙,傍花寻柳见情真。
如今南浦伤行客,此处西湖有主人。
与著三年端的约,孤山同访早梅春。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第一句:“满襟霁月皎无尘,爱客宁嫌客过频。”

  • 注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倅的深情厚谊。”霁月”指晴朗的月亮,象征着清亮和宁静;”无”字在这里强调了月光的明亮和清澈,给人一种洁净无暇的感觉。”爱客”表示诗人珍视并喜爱这位客人,而”宁嫌客过频”则意味着即使客人来访过于频繁,诗人也感到欣喜而不以为忤。
  • 赏析:通过描述晴朗之夜的月光,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纯净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张倅的到来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诗人用“宁嫌”表达出对张倅频繁到来的欢迎之情,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2. 第二句:“倚竹题诗惊思妙,傍花寻柳见情真。”

  • 注释:”倚竹题诗”描述了诗人在竹林中题诗的情景,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行为,也是诗人情感的一种表达;”惊思妙”形容诗歌中的构思巧妙,富有深意。”傍花寻柳”则是诗人在花下或柳间行走时所见到的情感表达,强调了自然景色对诗人情感的影响。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如何在自然美景中寻找灵感和情感表达。竹子和花朵作为文人墨客常用的象征,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从中汲取的精神力量。

3. 第三句:“如今南浦伤行客,此处西湖有主人。”

  • 注释:”南浦”是古代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一个地名,常用来代指离别之地。”伤行客”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行客的不舍之情。”此处西湖有主人”则说明诗人现在身处的地方(可能是西湖)有他的朋友或同伴。
  • 赏析: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诗人抒发了自己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孤独之感。同时,通过提到”主人”一词,诗人可能在强调自己在这个地点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地位,使得他可以与朋友们共处。

4. 第四句:“与著三年端的约,孤山同访早梅春。”

  • 注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张倅共同约定三年后再次会面的愿望,以及计划一同前往孤山欣赏早梅。”与著三年端的约”中的”端”可能表示坚定、确定的意思,表明这是一次长期的承诺。”孤山早梅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场景,孤山上的梅花在春天盛开,增添了一份浪漫气息。
  • 赏析: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盼以及对旧日友情的珍惜。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与张倅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默契。

总结

这首诗通过细腻地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张倅之间深厚的友谊。通过对四季变换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还反映了他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体上,该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