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晴亦欲强追陪,争奈浓阴墨样堆。
燕子才衔春色至,鹁鸪又唤雨声来。
从教野草争先长,勒住名花莫浪开。
世道而今总如此,竹关深闭且擎杯。

【注释】

丁巳:农历干支纪年。丁卯年,即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春夏之交:指农历的四月和五月。

巨浸:指洪水。屡次:多次。

艰食:吃不饱。

郡侯:州郡长官。请诸寓贵:向在外地做官的人求助。诸:代词,诸人。

讲行:商议实行。

渐就次第:逐渐安排妥当。

佥幕:共同商议。

有挠其议:有人反对实行赈济。而变其法:改变原来的办法。有:通“又”,表假设。

杨监簿:杨监为宋代官员,名不详。再来:再次前来。

入局:进入官府。商榷:商议。

不赴:没有前往。

寄以诗:托付我写一首诗。

【译文】

正当晴天也想要硬着头皮前去,争奈浓阴墨样堆。

燕子才衔春色至,鹁鸪又唤雨声来。

让野草争先长,勒住名花莫浪开。

世道而今总如此,竹关深闭且擎杯。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任监守期间所作。诗人任监守期间,曾两次到任上,第一次是丁巳年(1163)春夏之交,第二次是丙寅年(1166),但前一次因大雨连绵,未能上任,后因大雨停歇,便匆匆上任去了。这首诗就是他第二次任监守时所作。

首联两句说,正当晴日,也想硬着头皮前去赴任,无奈天气阴沉,就像墨汁一样黑沉沉一片。诗人在这里运用比喻手法,把天气比作墨汁,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颔联两句说,燕子刚刚衔来了春天的消息,鹁鸪又开始啼叫雨水的声音。诗人这里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燕子、鹁鸪都是春天的使者,它们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它们的啼叫声则给诗人带来了春天的喜讯。

颈联两句说,让野草们去争先生长吧,不要阻止了花儿的开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在诗人看来,自然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应该让它们自由地生长,而不是人为地去干预它们。

尾联两句说,现在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的,我也只能深深地叹息一声而已。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无奈之意。他认为,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美好与和谐,只有默默地叹息才是对自己的最好安慰。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自己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腐败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