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萧滩刺史贤,能令四海遍皇恩。
奏篇才上旋如请,明主何尝不可言。
彼已任教书课最,若人方称册临轩。
正愁举世皆喑哑,也有朝阳凤叫阍。
戊午,指的是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和籴”,是唐代官府向农民强制购买粮食的做法。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叫崔珏的官员。
逐句释义:
- 珍重萧滩刺史贤,能令四海遍皇恩。
- 珍重:表示珍视、重视。萧滩刺史贤:指在萧滩任职的优秀官员。
- 贤:贤能,才能出众的人。
- 能使四海遍皇恩:意味着他能将皇帝的恩惠普及到全国各地。
- 奏篇才上旋如请,明主何尝不可言。
- 奏篇:指上奏的文章或者报告。
- 才上旋如请:意思是文章刚一呈上去,就像被请求一样,迅速得到了批复。
- 明主:明智的君主。
- 何尝不可言:表示哪里不可以说出来,强调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 彼已任教书课最,若人方称册临轩。
- 彼已任教书课最:指那位官员已经以教书为职,且成绩最好。
- 若人方称册临轩:意即如果有这样的人才,那么皇帝会亲自来观看他的教书场景,临窗而看。
- 正愁举世皆喑哑,也有朝阳凤叫阍。
- 正愁举世皆喑哑:意为正担心全世界的人都沉默不语。
- 也有朝阳凤叫阍:意即也有一个像朝阳中的凤凰一样,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译文:
珍视萧滩刺史贤能,能够将皇帝的恩泽遍及天下。
奏章刚呈上去就被迅速批准,明智的君主怎么会说不行呢?
那位官员已经把教育工作做得最好,如果有这样的人才,皇帝还会亲自来观看他的教书场景。
正担心全世界的人都沉默不语,也有一个像朝阳中的凤凰一样,敢于发出自己的呼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个优秀的官员,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个人才能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期待。诗中通过对这位官员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能力,以及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社会的担忧,即如果这样的人才稀缺,那么国家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此外,诗中的“朝阳凤叫阍”一句,也寓意着希望有更多像朝阳中的凤凰一样的人才,为国家带来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