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孟秋春戊午,不雨三时嗟旱苦。
低田高垄皆黄埃,佳种几成不入土。
富家仓廪铁灌锁,民腹为雷泪为雨。
更迟十日天不问,血肉磨牙总豺虎。
县官祈祷聊具文,饥声嗷嗷恬不闻。
山中道士睡不著,鞭龙起电驱风云。
天瓢点滴翻骏马,一日甘霖遍天下。
尽将昨夜赤千里,化作今朝青四野。
农家笑语无愁声,指日可望天太平。
熙朝真主圣且明,汉雨不待宏羊烹。
或言天民天自恤,或夸调燮有新术。
山中道士不言功,饱饭熟睡听松风。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的《赠黄道士思成祈雨感应》。诗中描绘了农民们因干旱而痛苦,而县官却祈祷无果,最后道士成功降雨的故事。
让我们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丁巳孟秋春戊午,不雨三时嗟旱苦。
- 低田高垄皆黄埃,佳种几成不入土。
- 富家仓廪铁灌锁,民腹为雷泪为雨。
- 更迟十日天不问,血肉磨牙总豺虎。
- 县官祈祷聊具文,饥声嗷嗷恬不闻。
- 山中道士睡不著,鞭龙起电驱风云。
- 天瓢点滴翻骏马,一日甘霖遍天下。
- 尽将昨夜赤千里,化作今朝青四野。
- 农家笑语无愁声,指日可望天太平。
- 熙朝真主圣且明,汉雨不待宏羊烹。
- 或言天民天自恤,或夸调燮有新术。
- 山中道士不言功,饱饭熟睡听松风。
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
- 丁巳孟秋春戊午:丁巳年孟秋,春天的戊午月。
- 不雨三时嗟旱苦:没有下雨已经有三天,人们感叹干旱带来的苦难。
- 低田高垄皆黄埃:低地和高地上都被黄土覆盖。
- 佳种几成不入土:好的种子几乎长不出来,因为它们被泥土埋住了。
- 富家仓廪铁灌锁:富裕的家庭囤积粮食并用铁锁锁住。
- 民腹为雷泪为雨:百姓因为旱灾而哭泣,雨水就像雷声一样响。
- 更迟十日天不问:即使再等十天,天也不管不顾。
- 血肉磨牙总豺虎:形容旱灾造成的严重饥荒,人民像豺狼虎豹一样挣扎求生。
- 县官祈祷聊具文:县官祈祷也只是形式主义而已。
- 饥声嗷嗷恬不闻:饥饿的声音在哀嚎,但没有人听到。
- 山中道士睡不著:山中的道士因为祈雨成功而感到非常高兴,以至于无法入睡。
- 鞭龙起电驱风云:用法术驱使风雨。
- 天瓢点滴翻骏马:天上的瓢泼大雨就像是从天上倒出的泉水,倾泻下来。
- 一日甘霖遍天下:一夜之间,甘霖普降,滋润了大地。
- 尽将昨夜赤千里,化作今朝青四野:昨夜的干涸土地变成了绿色的田野。
- 农家笑语无愁声:农家的人们不再愁眉苦脸,而是笑着聊天。
- 指日可望天太平:不久就可以期待天空晴朗了,意味着旱灾即将结束。
- 熙朝真主圣且明:美好的时代,皇帝英明。
- 或言天民天自恤:有人说是上天关心百姓,自己照顾自己。
- 或夸调燮有新术:有人夸耀说他们有新的治理方法。
- 山中道士不言功:山中的道士并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 饱饭熟睡听松风:吃饱饭然后睡觉,听着松树的风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述一场祈雨仪式的发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可爱,语言简练有力,寓意深远。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