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晴割麦收云黄,熬炉新熟饼饵香。
阿婆炙饼半焦赤,阿妇骂儿嗔不食。
山禽戏语婆勿嗔,有饼可焦犹食新。
西家割迟麦烂死,妇姑对泣空酸辛。

【注释】

①禽言十咏不如归去: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杂纂》中的一篇文章,共10首短诗。这首诗是其中的第7首,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②趁晴割麦收云黄:趁着晴好的天气,收割麦子,收获了金黄色的麦穗。

③熬炉新熟饼饵香:熬炉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工具,用它来煎烙饼饵,香气四溢。

④阿婆炙饼半焦赤:阿婆(指婆婆)在烤制饼饵时,饼饵已经烧焦了一半,呈现出焦黄色。

⑤阿妇骂儿嗔不食:阿妇(指妻子)因为丈夫不吃肉而生气,责骂儿子不吃这个饼。

⑥山禽戏语婆勿嗔:山里的鸟儿嬉戏时说的话,让婆婆不要生气,不要责怪他们。

⑦有饼可焦犹食新:虽然有饼可以烤焦了再食用,但仍然要吃新鲜出炉的饼。

⑧西家割迟麦烂死:西边的人家收割晚了,导致麦子烂掉而死亡。

⑨妇姑对泣空酸辛:妻子和婆婆相对哭泣,却只能空自伤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句“趁晴割麦收云黄”,以“趁晴”二字点明了时间,说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接着以“割麦”二字点明了地点,描绘出了一幅农田劳作的画面。这里的“云黄”并非真的云彩,而是形容麦田里飘荡着丰收的气息。

次句“熬炉新熟饼饵香”,以“熬炉新熟”四个字点明了烹饪工具和食物的特点。这里的“饼饵”并非真的饼和饵,而是泛指各种美味佳肴。而“香”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食物诱人的香气。

第三句“阿婆炙饼半焦赤”,以“阿婆”二字点明了人物身份,并进一步描述了她的行为。她正在烤制着饼饵,但已经烧焦了一半,呈现出焦黄色。这里的“半焦赤”并非真的饼和饵,而是形容词,用来修饰饼饵的状态。

第四句“阿妇骂儿嗔不食”,以“阿妇”二字点明了人物身份,并描绘了她与儿子的争吵场景。她因为儿子不吃肉而生气,责骂他不吃这个饼。这里的“嗔”字表明了婆婆的愤怒情绪。

第五句“山禽戏语婆勿嗔,有饼可焦犹食新”,以“山禽”二字点明了自然景物,并进一步描述了婆婆的态度。山里的鸟儿正在嬉戏玩耍,而婆婆则提醒她不要生气,即使这个饼已经被烤焦了也不要丢掉。这里的“婆勿嗔,有饼可焦犹食新”是一种委婉的劝诫方式,既表现了婆婆的宽容大度,又体现了农家的淳朴生活。

第六句“西家割迟麦烂死”,以“西家”二字点明了地理位置,并描绘了西家收割晚的情况。由于收割晚了,导致麦子烂掉而死亡。这里的“割迟”并非真的割麦,而是形容词,形容收割晚的情况。

第七句“妇姑对泣空酸辛”,以“妇姑”二字点明了人物关系,并描述她们的悲伤场景。妻子和婆婆相对哭泣,却只能空自伤心。这里的“空酸辛”并非真的感到酸楚和痛苦,而是形容词,用以形容她们的悲伤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相互帮助的生活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