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婺州金华人,初名京,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
以上舍释褐为博士,迁秘书郎。
蔡京欲与交,遭拒。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首请诛叛国者,主养兵以图恢复,被黄潜善等排挤而去。
累官中书舍人,以徽猷阁待制奉祠。
还里,十年不出。
有《默成文集》。
生卒年:1094-1150
宋婺州金华人,初名京,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
以上舍释褐为博士,迁秘书郎。
蔡京欲与交,遭拒。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首请诛叛国者,主养兵以图恢复,被黄潜善等排挤而去。
累官中书舍人,以徽猷阁待制奉祠。
还里,十年不出。
有《默成文集》。
生卒年:1094-1150
郑亨仲在西山建造了一座亭子,名为“可友”,并请我书写。 君不见子猷嗜好与众不同,种竹不可一日无水。又不见李白清狂世无双,举杯邀月独相亲。 风流二子去已远,尘埃那复闻高人。郑侯未遇身更闲,躬耕自乐岩谷间。 开亭容膝日寄傲,坐对嶕峣崒嵂之西山。西山苍翠如堆玉,松奏笙竽云作屋。 澄鲜爽气日夕佳,不学时情易翻覆。田文唾面嗔小儿,翟公署门良可嗤。 悠悠权利悲一时,乐哉此友谁能知。郑侯与我论心久
《满庭芳·中秋》是北宋词人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八月十五日,当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诗词释义及赏析: 第1-3句: - 注释: 夹水松篁,一天风露,觉来身在扁舟。 - 译文: 夹杂着水声和竹林的清香,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叶扁舟之上。 - 赏析: 开头描写了秋日清晨,作者在江中独坐的情景,用“夹水松篁”点出了环境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注释】 夜坐闻竹声示侄:诗人在夜晚静坐中听到窗外的竹声,于是写下这首诗以示侄子。 室明窗有灯,夜暗天无月:室内明亮,窗户上有灯光,外面天色昏暗,天上没有月亮。 趺坐依蒲团,竹声助清绝:盘腿而坐,倚着蒲团(一种用藤或草编织成的坐具),竹声更显得清越绝妙。 初疑小雨至,萧萧俄复歇:开始以为是细雨飘落,但细细听来,那声音却渐渐消失。 忽然变轩昂,风湍散岩穴:忽然间,那声音变得高亢激昂
【注释】 ①蜡梅三绝:指梅花、腊梅和水仙花三种花。因为这三种花在冬季盛开,所以合称“三绝”。 ②旦评(dàn píng):旧时指文人的品评。雌黄:一种矿物颜料,可用来点改文字。 ③草木:泛指一切植物。 ④定短长:即定高下。 ⑤清芳:清香芬芳。 ⑥第一:首位,第一名。 ⑦蜡梅:腊梅,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梅花、腊梅、水仙花三种花为对象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观
【注释】 法清晚步分韵得夕字:在傍晚时分步行,分了韵后得到“夕”字。 避乱不谋夕:在战乱中不计较日子的吉凶,只求平安无事。 联翩二三子:接连有几位友人。 墟曲:村庄。 寒烟袅修碧:寒风中的烟雾缭绕,景色幽美。 雍雍南飞雁,北信杳难觅:大雁南飞,但北方传来的消息却很难找到。 小臣真虮虱,持颠顾何力:我这个地位低贱的小臣,有什么力量呢? 残腊行当除,青阳来已逼:残年即将过去,春天已经到来。
偈一首 良木秀山泽,中林犹百年。 斫削应约绳,必资诸巧匠。 陶者输瓦甓,圬人施涂泥。 丝网及宝铃,丹漆塈塑绩。 罢精磨岁月,始克观厥成。 金钱与糗粮,所费如山积。 虽名有漏法,实为无量德。 庶俾凡睹闻,因缘得入道。 我昔礼大士,广厦馀千间。 何人持烈烟,一燎不存芥。 呜呼有施者,又有戕毁人。 良繇弗思维,纵我无明故。 今合檀施力,作新美逾初。 丁此时艰危,为众作依怙。 咨尔方来者,毋意隳前功。
新梧桐 残春始抽芽,首夏已敷绿。 空枝变繁阴,造物信神速。 童童覆短墙,密密连深竹。 扶疏团爽气,秀整厌群木。 鸣琴音下上,和雅奏琴筑。 亭年影途清,吾亦爱吾屋。 身闲百忧无,意适万事足。 此乐何以酬,床头酒方熟。 翻译: 新长出的梧桐树 在春天刚刚发芽,夏天就已经长出绿色的树叶。 空洞的树枝变成了浓密的树荫,大自然真是神奇而迅速。 小孩子们用泥巴覆盖着矮墙,茂密的竹林紧密相连。
【注释】 三二兄:泛指朋友。西庄: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苏轼的词作。书怀:写自己的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怀。贤愚:指聪明与愚蠢的人,也指贤能之人。狂圣:指狂放和圣人。天君:天,指皇上;君,指皇帝。策勋:记功。韩公:指韩愈。孟轲:指孟子。醇:纯厚。 【赏析】 “和三二兄西庄书怀”是这首词的标题。三二兄,泛指同道好友或知己。西庄,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夜泊牛渚怀古”一词。书怀
【注释】 枝头:指蜡梅。疏蕊:稀疏的花蕊。檀心:即丁香,又称丁子香,是一种香气浓郁的香料。借日:趁着阳光。娇黄:指颜色浅黄。却倩:却要请。红梅:即冬梅,一种耐寒的花卉。作伴:作陪衬。良金:即黄金,比喻贵重之物。 【译文】 腊梅花枝头稀疏的花蕊吐出了浅淡的黄色,借着阳光娇艳的颜色有深有浅。 却要请那红梅来作陪衬,想看到明黄色的梅花间夹杂着黄金色的花朵。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色彩斑斓
和沈秀才 弱龄虑事心常破,壮岁投闲鬓已华。但得安贫如北阮,何妨受侮似东家。 译文: 在年少时思考问题总是心烦意乱,壮年时期则选择放下杂事追求闲适生活。只要能像北阮一样过上清贫的生活,又何必在乎别人的侮辱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良贵创作的七言绝句《和沈秀才》。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和追求。 诗的第一句“弱龄虑事心常破”,表达了诗人年少时的心境
刘允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字津人、厚中,出生于北宋海阳县东津(今属潮州意溪镇)。刘允从小就勤读经史,表现出非凡的才智和兴趣。他于宋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考取进士,并逐步在仕途上取得进步。 刘允历任循州(治所今广东龙川)户曹、程乡知县等职,后知新循梅三州,还曾权化州、桂州知州。他的从政特点之一是体察民情,关心民生,能够深入理解民众的需求,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民众负担。他在任期间推行了多项利民政策
宋婺州金华人,初名京,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 以上舍释褐为博士,迁秘书郎。 蔡京欲与交,遭拒。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首请诛叛国者,主养兵以图恢复,被黄潜善等排挤而去。 累官中书舍人,以徽猷阁待制奉祠。 还里,十年不出。 有《默成文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