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有雅志,颇爱东山游。
坡仙得其心,妙语寄清讴。
苍生事未了,已了还即休。
彭泽小邑宰,其事固不侔。
等闲一墨组,未死谁肯投。
况此大功业,声名天壤流。
始末终不渝,盛事古鲜俦。
信知山林乐,不贵公与侯。
岩壑有廊庙,搢绅或戈矛。
而况此老躯,日月不少留。
汲汲尚不足,岂容复悠悠。
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
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

【注释】

谢公:指谢安,东晋名将。雅志堂:谢安的别墅,在山园中。

坡仙:指苏东坡(苏轼)。得其心:领会其精神所在。妙语:优美的诗句。

苍生:百姓。事未了,事情尚未解决。已了还即休:事情虽然已经结束,但还要休息一下。

彭泽小邑宰:彭泽县小地方的县令。其事固不侔:这件事本身并不相等。

等闲:平常。墨组:书简。未死谁肯投:如果自己没有死,谁会把我抛弃了呢?

大功业:宏伟的业绩。声名天壤流:声名传遍天地之间。

始末终不渝:始终不变。盛事古鲜俦:盛大的事很少有匹敌。

信知山林乐:应该懂得山林的乐趣。公与侯:公卿诸侯。

岩壑有廊庙:高山流水有朝廷大厦。搢绅:插笏于首的士人,指朝官。或戈矛:有的持武器。

而况此老躯:更何况我这衰老的身体。日月不少留:时光不会停留。汲汲:忙碌的样子。

驽马睎骅骝:劣马羡慕骏马。驽马,劣马;驽,劣。

死者如可作:死了的人可以当作什么呢?把酒起相酬:举杯饮酒,表示悼念。

【赏析】

《山园四咏·雅志堂》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全诗共七句,每一句都饱含深意,且意境优美,语言精练,富有哲理。

第一联“谢公有雅志,颇爱东山游”,写谢安对东山游的喜爱。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是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曾在家乡东山隐居,自号“东山”,故称他为“谢公”。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谢安东山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二联“坡仙得其心,妙语寄清讴”,赞颂苏东坡的才情和品格。“坡仙”指苏东坡,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被世人称为“坡仙”。这两句诗赞美了他高洁的品德和清新脱俗的文风。

第三联“苍生事未了,已了还即休”,感叹世道人心之难明。苍生,指的是百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第四联“彭泽小邑宰,其事固不侔”,批评那些身居高位却不关心民生的人。彭泽县是个小地方,但作为县令却要处理许多大事,责任重大。这两句诗揭示了官场上一些官员只关注自己的政绩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象。

第五联“等闲一墨组,未死谁肯投”,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墨组”指的是书信,“等闲”则意味着随意、不经心。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认识和感慨。

第六联“况此大功业,声名天壤流”,赞叹苏东坡的伟大成就和崇高声望。苏东坡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因此他的名声远播天下。这两句诗赞扬了苏东坡的卓越才能和崇高地位。

第七联“始末终不渝,盛事古鲜俦”,肯定苏东坡始终坚守理想和信念的品质。“始末”指的是从开始到最后的过程,“终不渝”表示始终不改初衷、持之以恒。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坚守理想、不屈不挠精神的赞扬。同时,这两句诗也指出了苏东坡历史上罕见的伟大成就。

第八联“信知山林乐,不贵公与侯”,表达了对隐居山林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对隐居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不是追求名利权位,而是追求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第九联“岩壑有廊庙,搢绅或戈矛”,描绘了山林中的壮丽景色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岩壑”指的是山崖沟壑,象征着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廊庙”则是指宫廷建筑,象征着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权力中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美丽与官场上的复杂关系。

第十联“而况此老躯,日月不少留”,感叹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像苏东坡那样逍遥自在。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第十一联“汲汲尚不足,岂容复悠悠”,“汲汲”指的是急切的样子,这里用来比喻作者急于求成的心态;“悠悠”则是指悠闲自在的状态。这两句诗批判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思进取的人。

第十二联“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表达对前贤的敬仰和自我鞭策的决心。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和对自身不足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决心。

第十三联“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以生死为话题,抒发了对生死观的独特见解。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认为死亡并不是可怕的归宿,反而是一种解脱和超越。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第十四联“汲汲何足论,岂容复悠悠”,强调了及时行乐的道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观念的不满和对及时享乐的态度。他认为,不应该因为眼前的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

第十五联“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自我鞭策的决心。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和对自身不足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决心。

第十六联“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以生死为话题,抒发了对生死观的独特见解。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认为死亡并不是可怕的归宿,反而是一种解脱和超越。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第十七联“汲汲何足论,岂容复悠悠”,强调了及时行乐的道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观念的不满和对及时享乐的态度。他认为,不应该因为眼前的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

第十八联“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自我鞭策的决心。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和对自身不足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决心。

第十九联“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以生死为话题,抒发了对生死观的独特见解。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认为死亡并不是可怕的归宿,反而是一种解脱和超越。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第二十联“汲汲何足论,岂容复悠悠”,强调了及时行乐的道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观念的不满和对及时享乐的态度。他认为,不应该因为眼前的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

第二十一联“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自我鞭策的决心。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意以及对自身的不足的认识。同时,这也表达了他对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决心。

第二十二联“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以生死为话题,抒发了对生死观的独特见解。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深入思考,认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可怕的命运,反而是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方式。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第二十三联“汲汲何足论,岂容复悠悠”,强调了及时行乐的重要性。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观念的不满和对及时享乐态度的认同。他认为,不应该因为眼前的困境而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积极追求。

第二十四联“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自我鞭策的决心。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意以及对自身的反思。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追求。

第二十五联“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以生死为话题,抒发了对生死观的独特见解。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深入思考,认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可怕的命运,反而是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方式。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第二十六联“汲汲何足论,岂容复悠悠”,强调了及时行乐的重要性。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观念的不满和对及时享乐态度的认同。他认为,不应该因为眼前的困境而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积极追求。

第二十七联“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自我鞭策的决心。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意以及对自身的反思。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追求。

第二十八联“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以生死为话题,抒发了对生死观的独特见解。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深入思考,认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可怕的命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