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假合成,足弱非我病。
但作如是观,乃悟真实性。
当时维摩诘,聊示世间身。
凡欲问疾者,正堕烦恼因。
我若于尔时,便当作礼去。
病既无从生,自有欢喜处。
足弱再赋
四大假合成,足弱非我病。
但作如是观,乃悟真实性。
当时维摩诘,聊示世间身。
凡欲问疾者,正堕烦恼因。
我若于尔时,便当作礼去。
病既无从生,自有欢喜处。
注释:
- “四大”:佛教中,“色”(物质)、“受”(感觉)、“想”(观念)、“行”(行为)被认为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称为“四大”。
- “足弱”:指身体虚弱,行走不便。
- “如是观”:这样的看法或观点。
- “维摩诘”:即维摩诘居士,唐代僧人、居士,以智慧和辩才著称。
- “世间身”:世俗的身体或者凡人的躯体。
- “问疾者”:询问疾病的人。
- “烦恼因”:烦恼是引起痛苦的根源。
- “作礼去”:表示对对方疾病的歉意或礼貌的告别。
- “无病处”:没有疾病的地方或境界。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身体状态和健康问题的深刻思考。通过使用佛教中的“四大元素”来比喻身体健康,作者表达了一种对于身体状况的淡然和超然。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足弱非我病”,强调身体的虚弱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价值或健康状况,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些状况。
“但作如是观”意味着应该以这种理解方式看待自己的状况,而不是陷入不必要的烦恼之中。作者通过提到“维摩诘”来表明,真正的智慧和解脱不是依赖于外在的形式或条件,而是内心的平静和超越。
作者转向现实生活,提到那些询问自己健康问题的人,他们往往陷入了烦恼之中,因为他们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期望。作者提出一种观点,即如果人们能够接受并理解自己的局限性,那么他们就能够避免无谓的痛苦和困扰。
“我若于尔时,便当作礼去。”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态度,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尊重,即使这意味着要做出一些妥协或放弃某些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身体状态的深入反思,探讨了健康、智慧、自我认识和人生态度的主题。它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问题,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