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以色而死,士以才而亡。
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
我昔愚自信,遭逐方悲伤。
投迹归山林,为乐特未央。
失马反为福,始悟得不偿。
向来尤其人,今乃佩恩光。
忮心成美意,陷阱为康庄。
寄语斯鞅辈,善刀宜早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感戚夫人事
女以色而死,士以才而亡。
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
我昔愚自信,遭逐方悲伤。
投迹归山林,为乐特未央。
失马反为福,始悟得不偿。
向来尤其人,今乃佩恩光。
忮心成美意,陷阱为康庄。
寄语斯鞅辈,善刀宜早藏。
诗句释义
- 感戚夫人事:感叹戚夫人(即李夫人)的命运,因为美貌而丧命,因才华而亡身。
- 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身处才能和不才能干的人之间,这句话最能表达人生深刻的哲理。
- 我昔愚自信,遭逐方悲伤:过去我太自信,结果遭遇了被驱逐的悲伤。
- 投迹归山林,为乐特未央:我投身于山林之中,寻找乐趣,但快乐总是短暂的。
- 失马反为福,始悟得不偿:失去了马反而得到了好处,这使我开始明白有些事情是无法补偿的。
- 向来尤其人,今乃佩恩光:以往我总是比别人强,现在却得到了恩宠。
- 忮心成美意,陷阱为康庄:嫉妒的心成了美好的意图,困境变成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 寄语斯鞅辈,善刀宜早藏:告诉那些贪婪的人,应该早早将刀收好。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戚夫人的命运和王昌龄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得失难料的感慨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一句揭示了人生中才能和德行之间的微妙关系,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我昔愚自信,遭逐方悲伤”反映了王昌龄在经历挫折后的心态变化,从自信走向悲伤,展现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王昌龄在这首诗中也提出了一些人生哲学,如“失马反为福,始悟得不偿”暗示了事物往往有两面性,有时候看似损失实则获得,提醒人们要有更宽广的视角看待问题。此外,诗中的“忮心成美意,陷阱为康庄”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发现机遇和希望。最后,“寄语斯鞅辈,善刀宜早藏”则是对那些贪婪之人的告诫,提醒他们要懂得知足和收敛。
这首诗通过对戚夫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王昌龄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