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禅刹昔经过,十载重游素发多。
南去宦情聊尔耳,西来师意竟如何。
千灯不绝开堂盛,一苇常存济世多。
我久途穷仗佛力,剩书内叶弭风波。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芦寺重游后所作。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长芦寺: 长芦寺,位于今河北省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长芦禅刹昔经过: 这里指的是诗人曾经走过或探访过长芦寺,对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回忆。
十载重游素发多: 十年后,诗人再次回到长芦寺,发现白发已生,岁月匆匆。这里的“十载”指的是时间跨度,而“素发多”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青春的怀念。
南去宦情聊尔耳: 诗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这里的“南去”指的是从南方前往北方,而“宦情”则是指官场上的情感和抱负。诗人表示自己的仕途并不顺利,只是暂时这样而已。
西来师意竟如何: 诗人来到长芦寺,看到寺院中的僧侣们修行、诵经的场景,内心感到震撼和敬仰。这里的“西来师意”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理念,即通过修行来领悟生命的真谛。而“竟如何”则是在询问这样的修行理念究竟是怎样的。
千灯不绝开堂盛: 长芦寺内灯火通明,香火旺盛。这里的“千灯”可能指的是寺庙内的众多佛像或灯笼,而“开堂盛”则形容寺庙内的氛围热闹且庄重。
一苇常存济世多: 这里用“一苇”来形容自己心中的信念和执着,而“济世多”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社会、拯救世人的愿望。
我久途穷仗佛力: 诗人长时间奔波在外,生活困苦,但在佛力的指引下,他依然坚持着。这里的“仗佛力”可能是指依赖佛法的力量,以度过困境。
剩书内叶弭风波: 诗人在旅途中收集了书籍,这些书籍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帮助他在困难时保持清醒和坚定。这里的“剩书”可能指的是他随身携带的书籍,而“弭风波”则形容书籍能够帮助他化解内心的困扰和烦恼。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长芦寺的一次重游经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寺庙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对仕途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同时,诗中的一些词汇和意象也富有哲理,能够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