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瀛洲客,还因野趣来。
解衣吟寂寞,携酒上崔嵬。
石洞山山秀,栀花树树开。
只应岩下水,相送上船回。

【注释】

和王秘书游水乐洞:和,和韵;水乐洞:位于江西南昌市的一处名胜。

自是瀛洲客,还因野趣来:瀛洲,传说中的仙山。野趣:指野外的乐趣。

解衣吟寂寞,携酒上崔嵬:解衣,指脱衣。崔嵬,高峻。

石洞山山秀,栀花树树开:石洞山,在江西庐山。栀花,一种香木,夏季开放。

只应岩下水,相送上船回:只应,只是如此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和王秘书游水乐洞时的即兴之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第一句“自是瀛洲客,还因野趣来”,诗人以“瀛洲客”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而“还因野趣来”则表明了诗人之所以来到水乐洞,是因为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野趣。这里的“野趣”指的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求一份宁静和放松。

第二句“解衣吟寂寞,携酒上崔嵬”,描述了诗人在水乐洞中的孤独与寂寞感。诗人脱下外衣,独自吟诵着诗句,试图用文字表达内心的寂寞和感慨。同时,诗人还带着酒登上了崔嵬的山峰,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这里的“崔嵬”形容山峰高峻陡峭,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第三句“石洞山山秀,栀花树树开”,进一步描绘了水乐洞的自然风光。诗人用“秀”字来形容山峦的美丽,用“开”字来形容栀花盛开的景象。这些美丽的景色仿佛都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幅画卷,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栀花”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它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命。

最后一联“只应岩下水,相送上船回”,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认为只有在这清澈的水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于是,诗人决定送一程船回家,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还能再次来到这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时光。这里的“船”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水乐洞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感受的细腻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同时,诗人的情感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