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注释】
石湖:在今浙江吴兴县,太湖边。苕溪:指苕溪水,从石湖流往苕溪。环玦:玉饰,圆形而有缺口的环形佩玉。波:指水波。销:消融。苔痕:青苔的痕迹。卧墙腰:长着青苔的墙角。谁家:不知是谁家的。玉笛:以玉石制成的乐器,这里指笛声。春怨:春天的哀怨。看见:见到。鹅黄:初春鹅雏毛色,嫩黄色。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二句描写了一幅冬末春初的画卷:环玦随波,冷光未消;古苔留雪,卧于墙头。“环玦”即古人佩玉,环为玦为半环,这里泛指玉饰。诗人用“环玦”二字,写出了它随波而去的情景,同时暗含了岁月流逝、人事全非之意。“环玦”与“波”,构成一个动景;“随波”“冷”字暗示了时间之久、环境之清寂。而“未销”二字,则点出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接着,笔锋一转,诗人的视线落在墙角青苔上,“古苔留雪卧墙腰”。这两句是写冬去春来,积雪融化,留下了斑驳的青苔。诗人把青苔比作卧在墙头的美人,既突出了青苔的娇媚,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
第三句“谁家玉笛吹春怨”,是说不知道是谁家的笛子吹奏出了春天的怨曲。“谁家”一词,表明诗人心中无人可比,他自认为比任何人都要高出一筹,因此才敢如此自信地提出问题。然而,回答却出乎意料:“不见”。诗人的这一回答,不仅表现出了他的自豪和自信,而且透露出一种失落感,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才能已经无人能及了。
尾联写到“看见鹅黄上柳条”,意思是说,看到鹅黄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是在为春天的来临而欢庆。这两句诗,既是对前面“春怨”的回应,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而,在这美好的春天里,诗人却没有找到知己相伴。于是,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谁人知我此时心?”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渴望。然而,在现实中,他却难以找到知音。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让诗人更加怀念过去的朋友们。
这首诗通过对环玦、古苔、玉笛等意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独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但内心孤独的形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