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帽笼头几岁儿,女儿学著内人衣。
灯前月下无归路,不到天明亦不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然后理解诗歌语言特点,如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和语言进行赏析。
“花帽笼头几岁儿”意思是说,头上戴着花帽,脚上系着花带的小孩儿。这两句写元宵节观灯的儿童形象。
“女儿学著内人衣”意思是说,小女孩儿也穿上了成人的衣服,打扮得像个大姑娘的样子。这两句写元宵节观灯的女子形象。
“灯前月下无归路”意思是说,在灯光闪烁,明月当空下没有回家的路。这两句写元宵节观灯的男子形象。
“不到天明亦不归”意思是说,一直到天明也不会回家。这两句写元宵节观灯的青年男女形象。
“无归路”“到天明”,都是写观灯者通宵达旦,不思回家的情形。“几岁儿”“内人衣”等词语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答案】
译文:头上戴着花帽,脚上系着花带的小孩;小女孩儿也穿上了成人的衣服,打扮得像个大姑娘的样子;在灯光闪烁,明月当空下没有回家的路;一直到天明也不会回家。
赏析:这首乐府诗是一首描写元宵节观灯习俗的民歌,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开头三句写元宵节观灯的孩童形象,“花帽笼头”“内人衣”,突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几岁儿”与“女”相对,“女儿”与“男”相呼应,以“儿”与“人”形成对比。
中间三句写元宵节观灯的女子形象。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光彩照人,在灯火辉煌的节日里尽情地赏灯游春,尽情地享受着欢乐的时光。“无归路”一词用得很恰当,它既点出了女子们通宵达旦、欢聚畅游的特点,又写出了她们沉浸在幸福甜蜜之中,不知归期,乐而忘归的情态。
最后一句写元宵节观灯的青年男女形象。他们或结伴而行,或携手同行,在月光皎洁、花影婆娑的夜晚里,陶醉在美妙绝伦的歌舞声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直到东方泛白才依依惜别,恋恋难舍地离去。
整首歌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面以及人们在节日里欢乐、尽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