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鲁山下,日弄清汉波。
促弦调宝瑟,哀思感人多。
咬哇秦缶击,冷落郢客歌。
知音良不易,如此粲者何。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诗人借长歌抒发其内心无尽的思绪,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佳人鲁山下,日弄清汉波。”佳人是鲁地的女子,在清澄的汉水之畔,她的倩影映入诗人的眼帘。

“促弦调宝瑟,哀思感人多。”诗人紧拉琴弦,弹奏着宝瑟,那美妙的音律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哀愁。

“咬哇秦缶击,冷落郢客歌。”那秦地的缶击声,使郢客之歌更加凄凉。这两句写景抒情,烘托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渲染了离别时的伤感气氛。

“知音良不易,如此粲者何。”知音难得啊!像王粲那样才华横溢的人也难以遇到知己。这两句抒发了自己对知音难遇的感伤之情。

【答案】

示例:

长歌(长歌行)/《乐府诗集》

长歌行/《文选》

长歌行/《乐府诗集》

长歌行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暮春色。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观沧海》一诗的前奏曲——一首长歌行。诗人用“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起兴,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然后诗人把目光投向人间社会:“人生天地间,忽如暮春色。”诗人认为人生短暂,如同暮春时节一样短暂,人们应当珍惜时光。接着诗人又发出感慨:“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秋天一到,树叶枯黄,飘落下来。诗人担心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再有所作为。最后诗人发出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大河奔流不息,终将向东注入大海之中。诗人想:什么时候才能像江河一样重新向西汇入大海呢?诗人以黄河之水滚滚流向东海比喻人生的不可逆转。诗人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希望人们要珍惜生命,把握现在,不要等到年老体衰才悔恨莫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