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衡山上,未晓入幽谷。
欲识所坐舆,横板挂两竹。
状如秋千垂,高下不倾覆。
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
一峰高一峰,峰峰秀林木。
仰看同来客,木末见冠服。
高台石桥路,寻常云所宿。
下方雷雨时,此上自晴旭。
紫盖何突兀,万里在一目。
馀峰六七十,仅如翠浪矗。
北有懒瓒岩,大石庇樵牧。
下窥半厓花,杯盂琢红玉。
飞云身畔遇,揽之不盈掬。
祝融最高绝,紫盖不足录。
俯视同仰观,苍苍万形伏。
惟馀岣嵝峰,南睇半空绿。
仿佛认潇湘,向岳流屈曲。
高处惊我魂,翻思宅平陆。
其东有雷穴,灵异谨勿触。
云来绵世界,云去一峰独。
僧窗或留罅,云入不可逐。
绝顶横石梁,仙人有遗躅。
山多金光草,夜半如列烛。
灵药不可寻,吁嗟归太速。

昔游诗十五首 (其一)

昔日游衡山时,天色未明就入幽谷深林。欲识我坐之舆马,横板挂上两株苍竹。那状如秋千垂下,高低起伏,不致倾覆。

登上九千丈高的山峰,中间道上有众多佛屋。一座接一座的山峰,一座比一座高,峰峰秀丽林木茂密。仰望同行的同伴,只见他们木末之处,冠服分明。高台上的石桥路旁,平常云雾所居。下面雷雨时节,上面自晴旭初升。紫盖峰何其突兀,在万里之间,一览无余。其余六七十座小峰,仅如翠色浪涛矗立。北有懒瓒岩,大石遮护着樵夫牧童。下瞰半崖上的花簇,杯盂般大小的石头,犹如红玉雕琢。飞云身畔遇见,捧之不及盈掬。祝融峰最高峻,紫盖峰不足为记。俯视同仰观者,苍苍万形伏地。惟馀岣嵝峰,向南眺望一片绿荫。仿佛看见潇湘水,流向南岳弯曲流长。高处令人惊魂动魄,翻思家乡平陆生活。其东有雷穴,神灵异迹谨勿触犯。云来绵世界,云去一峰独自。僧窗或留罅隙,云入不可追随。绝顶横石梁,仙人曾留下脚印。山中生长金光草,夜半如列烛光闪烁。灵药难以寻觅,叹息归途太匆忙。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衡山的景色和游历的经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衡山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诗人通过对衡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