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香熏彻碧莲台,别驾寻僧日暮回。
听雨斋前惊树长,浴云池上看花开。
青山久不逢坡老,玄鹤亲曾识辨才。
二老风流如昨日,百年诗石未苍苔。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把握其意象及意境,分析诗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1)“王别驾”,即王维;《全唐诗》有《奉和圣制送尚书高公赴安西》一诗,“王别驾”应指高适。“天竺颐晔二师”,是高适对王维的雅号,天竺是佛教语,指佛教圣地,此处代指王维。“宝香熏彻碧莲台”,形容花香袭人,沁人心脾。

(2)“别驾寻僧日暮回”,写王维在傍晚时分回到寺院,诗人以“日暮”点出时间,以“归”字表现王维归来的情景;“寻僧”二字交代了王维的来意,表明诗人是来拜访高适的;“别驾”是对高适的雅号,表明诗人与高适是平辈相交。

(3)“听雨斋前惊树长,浴云池上看花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禅院景色,其中蕴含着诗人的感慨:岁月不饶人,人生短暂。

(4)“青山久不逢坡老,玄鹤亲曾识辨才”,诗人用“久不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玄鹤”是高士的象征,诗人用“玄鹤亲曾识辨才”暗喻高适是位才华横溢的高士,也表达了对高适的崇敬。

(5)“二老风流如昨日,百年诗石未苍苔”,写两位老者的风采犹存,而自己的诗作却因年久已生苍苔。“诗石”指的是自己所作的诗篇。这句诗既写出了两位老者的风骨犹存,又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

【答案】

(1)王别驾:王维。

(2)日暮回:傍晚回来。别驾:官名,唐代高级官员的尊称。

(3)“惊树长”“看花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禅院景色,其中蕴含着诗人的感慨:岁月不饶人,人生短暂。

(4)“青山久不逢坡老”“玄鹤亲曾识辨才”:诗人用“久不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玄鹤”是高士的象征,诗人用“玄鹤亲曾识辨才”暗喻高适是位才华横溢的高士,也表达了对高适的崇敬。

(5)“二老风流如昨日,百年诗石未苍苔”:写两位老者的风采犹存,而自己的诗作却因年久已生苍苔。“诗石”指的是自己所作的诗篇。这句诗既写出了两位老者的风骨犹存,又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当时王维、杜甫、孟浩然等一批名流都居住在洛阳,他们之间常相唱和。本诗是王维访高适于嵩阳的途中所作。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他擅长山水田园诗,兼工边塞诗和律诗,有盛唐气象。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恬淡,语言简练。高适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世称高常侍、渤海先生或 别驾 等。他是初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寓居梁宋一带,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他曾游历燕赵各地,并曾一度投笔从戎,但最终没有实现报国的理想。晚年返回故乡,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多,多慷慨悲壮之音,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