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笋自香美,欲食不得尝。
晚笋已恶臭,顿顿充庖浆。
蔬食苦不继,且复几其良。
陋巷有佳人,箪瓢不充肠。
其人久已死,至今有耿光。
所以天下士,贫者惟其常。
得失固了然,是非何较量。
大烹幸列鼎,嗟尔其勉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出的“意象”,一般指在诗中具体出现的物象,如月、花、柳、竹等;意象分析,主要是指通过联想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特定意象进行分析评论作出艺术阐释。答题时不能只答出意象本身,要答出它在诗句中的含义,它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义等。

  1. 食笋:吃笋子。
    早笋自香美,欲食不得尝。早笋(嫩笋):即春笋。香美:味美。欲食不得尝:想要吃却不能吃。
  2. 晚笋已恶臭,顿顿充庖浆。晚笋:晚春或初夏时采收的嫩笋。臭:腐烂,变质。庖浆:厨师烹调用的肉汤。
  3. 蔬食苦不继,且复几其良。蔬食:蔬菜。苦不继:食物不好。良:好。
  4. 陋巷有佳人,箪瓢不充肠。陋巷:贫民聚居的街巷。箪瓢:盛饭用的圆竹筒和葫芦做的勺子。充肠:饱腹。
  5. 其人久已死,至今有耿光。其人:那个人。耿光:清白高洁的精神。
  6. 所以天下士,贫者惟其常。所以:因此。惟其:只有。常:常态,平常心。
  7. 得失固了然,是非何较量?得失:得与失。了然:分明明白。
  8. 大烹幸列鼎,嗟尔其勉强。大烹:盛大的宴会。列鼎:排列着多口大鼎。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贫士的遭遇,表现了诗人对于贫苦者的同情,对于高尚节操的歌颂。全诗以“食笋”为线索,从早春到深秋,描写主人公从春天到秋天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人生感慨,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答案】
    译文:
    春天里新长出的笋,味道清香美好,可是想吃又不敢去尝试,因为自己穷困而无法品尝。到了夏天,晚春采收的笋已经腐烂发臭,只好每天把它当作汤菜食用。生活艰苦,没有多余的粮食供应,只能吃些野菜充饥。那个曾经是贫士的人,如今虽然死去,但他的清白高洁的精神仍留在人们的心中。所以天下的读书人,贫困的时候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得失和是非要看得清楚明白。盛大的宴会上,那些权贵们一个个坐在高大的鼎上享用美食,可叹他们都是勉强为之啊!
    注释:
    ①食笋:吃笋子。
    ②早笋(嫩笋):即春笋。香美:味美。欲食不得尝:想要吃却不能吃。
    ③晚笋:晚春或初夏时采收的嫩笋。臭:腐烂,变质。庖浆:厨师烹调用的肉汤。
    ④蔬食:蔬菜。苦不继:食物不好。良:好。
    ⑤陋巷:贫民聚居的街巷。箪瓢:盛饭用的圆竹筒和葫芦做的勺子。充肠:饱腹。
    ⑥其人:那个人。久已死:已经死了很长时间。耿光:清白高洁的精神。
    ⑦所以:因此。惟其:只有。常:常态,平常心。
    ⑧得失:得与失。了然:分明明白。
    ⑨大烹:盛大的宴会。幸:幸运地得到。列鼎:排列着多口大鼎。强:勉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