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履圜冠不乏贤,桃源深处隐癯仙。
风流未泯刘全一,意气端如员半千。
秋浪龙沙陪软语,云山鹤岭访高眠。
明朝歌竟乘流去,别后还能忆浩然。

【注释】

桃源山人:陶渊明的别号,因隐居在桃花源中而得名。

句履圜冠不乏贤:句履,指周朝的句龙;圜,圆的意思;这句意为他的帽子是圆的,但并非没有贤能之士。

桃源深处隐癯仙:桃源深处,指他隐居的地方。癯(què),瘦的意思,这里指他身材瘦弱。

风流未泯刘全一:风流,指他的风雅、才华。刘全一,即刘安,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字季成。

意气端如员半千:意气,气概。员半千,即员半千,三国魏人,有文才,善作诗。

秋浪龙沙陪软语:秋天的波浪和沙滩陪伴着柔和的话语。

云山鹤岭访高眠:云山,指山峰上云雾缭绕;鹤岭,传说中有仙鹤栖息的山岭。

明朝歌竟乘流去:明天就要离去唱歌了,乘着流水而去。

别后还能忆浩然:别后,指离开之后。浩然,这里指自然之美。

【赏析】

《别桃源山人》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与桃源山人的分别之情。诗人在送别朋友时,首先赞扬了他的品德,然后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联“句履圜冠不乏贤,桃源深处隐癯仙。”两句以桃源山人的贤德来开篇,表明自己对桃源山人的敬仰和赞赏。诗人认为桃源山人的帽是圆的,但这并不表示他没有贤能之士,反而表明他具有高尚的品质。桃源山人生活在深山之中,过着隐逸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风骨,仍然保持着一种清高的风范。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桃源山人的品质,也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颔联“风流未泯刘安一,意气端如员半千。”两句则进一步赞美了桃源山人的个性。刘安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字季成,擅长作诗,被后人称为“风流”之才。而“意气端如员半千”,则是对桃源山人气质的一种描绘。在这里,诗人将桃源山人比作刘安,既表现了对他才华的敬仰,也表现了自己对他个性的认可。

颈联“秋浪龙沙陪软语,云山鹤岭访高眠。”两句则描绘了离别时的一幕幕景象。诗人想象着秋日的波浪和沙滩陪伴着柔软的话语,而云山和鹤岭则是他寻找高眠之地的地方。在这里,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朋友离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明朝歌竟乘流去,别后还能忆浩然。”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抒发。明天就要离去唱歌了,乘着流水而去。离开以后还能回忆起那美好的时光和自然之美。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桃源山人的赞美和自己的抒情,展现了一个贤德、风流、高远的人形象。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