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闻龙眠山,绿萝隐净啸。
中有三李君,若人年独妙。
心赏怅若遗,风期可同调。
如何古豫章,邂逅共一笑。
佛海穿溟涬,理窟刮奥窔。
茗碗对涛江,床跗视云峤。
足明青葱树,合在红尘表。
追随杖屦遨,浩荡城郭眺。
观乎大宁作,颇复近道要。
凉飙陨疏叶,行子动归棹。
愿君崇明德,慰我记末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夙闻龙眠山,绿萝隐净啸。(我早就听说龙眠山,那里生长着绿萝,发出清脆的鸣叫。)
  • 夙(sù)闻:很早就听说;早有耳闻。
  • “龙眠”:即龙眠山,在今安徽滁州西南。
  • “绿萝”:一种蔓生植物,常绿藤本,叶子绿色,花白色。
  • “隐净啸”:隐居山林而发出清新悦耳的叫声。
  1. 中有三李君,若人年独妙。(里面有三位李姓朋友,像他们这样的人,年纪轻而才华出众。)
  • “三李君”:指的是三个年轻的李姓朋友。
  • “若人”:如此的人。
  • “年独妙”:年纪轻轻而有出众的才华。
  1. 心赏怅若遗,风期可同调。(心中欣赏,感慨万千,仿佛遗失了什么,期待与他们的志趣相投。)
  • “心赏”:内心的欣赏。
  • “怅若遗”:感到惆怅好像遗失了什么似的。
  • “风期”:志同道合的志趣。
  • “可同调”:可以相投合。
  1. 如何古豫章,邂逅共一笑。(如何能够遇到古代的英雄人物豫章,如果有幸能与他相见,就一同开怀大笑。)
  • “古豫章”:指历史上的名臣诸葛亮。
  • “邂逅”:偶然相遇。
  • “共一笑”:一起大笑。
  1. 佛海穿溟涬,理窟刮奥窔。(佛家的思想穿透了大海,哲理深邃如同挖开幽深的洞穴。)
  • “佛海”:佛教思想的海洋。
  • “穿溟涬”:穿过茫茫的大海。
  • “理窟”:哲学思想的洞穴。
  • “刮奥窔”:深入到幽深之处。
  1. 茗碗对涛江,床跗视云峤。(把茶碗对着汹涌的长江,躺在床上仰望如云雾般飘渺的山峰。)
  • “茗碗”:用来沏茶的茶杯。
  • “涛江”:波涛汹涌的长江。
  • “床跗”:床的脚。
  • “云峤”:高耸入云的山峰。
  1. 足明青葱树,合在红尘表。(脚下的道路明亮而清晰,就像站在青翠的树木中,远离尘世的纷扰。)
  • “足明”:道路明亮。
  • “青葱树”:形容树木青翠茂盛。
  • “红尘表”:尘世之外。
  1. 追随杖屦遨,浩荡城郭眺。(跟随杖头鞋履四处游览,眺望辽阔的城市景观。)
  • “杖屦”:拄杖和鞋子,指代行走的工具。
  • “遨”:游览。
  • “城郭”:城墙和护城河,泛指城市。
  1. 观乎大宁作,颇复近道要。(观看着宏伟壮丽的建筑,这大概是通往大道的关键之地吧。)
  • “大宁作”:可能是某个重要的建筑工程或建筑群。
  • “颇复”:大概,似乎。
  • “近道要”:接近大道的关键之处。
  1. 凉飙陨疏叶,行子动归棹。(凉爽的秋风使稀疏的树叶纷纷坠落,行者扬起船桨准备回家。)
  • “凉飙”:清凉的风吹拂。
  • “陨”:落下。
  • “疏叶”:稀疏脱落的树叶。
  • “行子”:行人。
  • “动归棹”:让船桨起动准备回家。
  1. 愿君崇明德,慰我记末照。(希望你崇尚美德,以慰藉我这个即将离开的人。)
  • “崇”:推崇、崇尚。
  • “明德”:美好的品德。
  • “记末照”:记录最后的时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