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榻逢僧夏,登场喜麦秋。
一风将浃日,四月尚重裘。
去矣吁何及,归欤幸少休。
雨晴寒自戢,桂魄更添愁。

【注释】

寄榻:指寄居在别人的屋檐下。

逢僧:遇到僧人。

登场:指农民的秋收,这里指农忙季节。

一风将浃日:一阵大风连续了一整天。

四月尚重裘:四月还穿皮裘。

去矣吁何及:已经来不及了。

归欤幸少休:幸好还能休息一会。

雨晴寒自戢:雨后天晴寒冷自消。

桂魄: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亮,也称为月魄或桂轮。

【赏析】

《次韵即事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创作的一组诗。这两首诗写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七月,诗人时年六十七岁。当时他因受奸臣秦桧排斥而家居山阴,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这组诗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情况,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寄榻逢僧夏,登场喜麦秋”,意思是说在寄居别人屋檐下的时候遇到和尚,在农忙时节看到麦子丰收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感受。寄居在他人屋檐之下是一种无奈,而看到麦子丰收则是一种喜悦。

中间两句“一风将浃日,四月尚重裘”,意思是一阵大风持续了一整天,到了四月份天气还是那么冷。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下的艰辛生活。尽管天气炎热,但是为了节省开支,诗人仍然穿着厚重的皮衣。这种艰苦的生活使得诗人深感生活的不易。

最后两句“去矣吁何及,归欤幸少休”,意思是已经来不及了,幸好还可以休息一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他已经老了,不能再为国家做出贡献,只能在这里等待机会。然而他并不感到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尽力了。

第二首诗的前两句“雨晴寒自戢,桂魄更添愁”,意思是雨后天晴,寒冷自消;中秋之夜,月光更加明亮,令人愁绪难抑。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天气已经转晴,但是诗人的内心仍然充满了愁绪。这是因为他想起了自己过去的遭遇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中间两句“去矣吁何及,归欤幸少休”,意思是已经来不及了,幸好还可以休息一会。这两句诗再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他已经老了,不能再为国家做出贡献,只能在这里等待机会。然而他并不感到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尽力了。

最后两句“雨晴寒自戢,桂魄更添愁”,意思是雨后天晴,寒冷自消;中秋之夜,月光更加明亮,令人愁绪难抑。这两句诗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尽管天气已经转晴,但是诗人的内心仍然充满了忧愁。这是因为他想起了自己过去的遭遇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整组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它既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爱国情怀,又展现了他的坎坷经历和内心世界。这些诗篇不仅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