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石鼓鸣,今作石鼓游。
击拊久已息,甲兵殊未休。
精庐庄严海,百室云雾浮。
维时当长夏,萧飒如凉秋。
高崖不见日,老木枝相樛。
灵泉发嵌窦,下注千仞沟。
向来经行人,颇以名字留。
俯仰百年内,磨镌遍岩幽。
石桥可坐卧,清绝无等俦。
众山合沓来,响答相献酬。
虽逢会心欣,未弭当世忧。
不知稽山上,复有胜处不。
六飞尚东巡,狐兔穴中州。
戈鋋塞河洛,冠盖集闽瓯。
堕此吠雪国,烈火烂不收。
炎飙方焚轮,赫曦欲停辀。
微生类焦谷,兹焉得依投。
一乘凌风翰,濯缨天汉流。

游石鼓山涌泉院

【注释】

①昔闻:从前听说。石鼓:指石鼓文,刻在石鼓上的古文字。②今作:现在去游览。③击拊:拍手。④甲兵:兵器。⑤精庐:精致的房屋。⑥维时:此时。长夏:夏天。⑦萧飒:凄凉萧瑟。⑧老木:枯死的树木。枝相樛(jiū):树枝相互纠缠。⑨灵泉:神奇的泉水。⑩千仞:形容高峻的山崖。⑪经行:行走。⑫磨镌:磨光雕刻。⑬石桥:石桥。⑭清绝:清美绝伦。⑮众山合沓来:众多的山峦重重叠叠地来到。⑯响答:回音相应。⑰会心欣:彼此心意相通的喜悦。⑱未弭当世忧:没有消除当今的忧虑。⑲稽山:山名,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⑳复有胜处不:还有什么地方比得上呢?㉑六飞:皇帝的车驾。东巡:皇帝到东方巡视。㉒下:往下,向下。㉓犬吠:狗叫声。㉔狐兔穴中州:狐狸兔子钻在州郡的深沟里。㉜戈鋋(chán):矛和戟。鋋,一种短柄的刺刀。㉝堕此吠雪国:落在这寒冷的国家。雪国,指中国北方,因气候严酷,常积雪,故称。㉞烈火烂不收:烈火焚烧,不能烧毁。㉟炎飙:炎热的北风。焚轮:车辐熔化。㊱赫曦:太阳的光辉。赫曦欲停辀(zōu):《尚书·大禹谟》:“火日昆明,流金铄石,沈黎静熄。”《史记·夏本纪》:“日月薄蚀于天廷,五帝束离。”《汉书·律历志》:“日月五星,昏入太微。……日为昬火,月为贼月,火为灾赤,星为孽惑。”《汉书·天文志》:“日月如食,则天下疫。”《左传》杜预注:“昬,乱也。”“昬火”即火星。《书经》、《尚书·洪范》:“日月星辰,谓之四时,风雨雷电,谓之五行。”孔颖达疏引《说命》:“日月星辰,犹四时之序,风雨雷电,犹五行之性;四时之序,则寒暑不时;五行之气,则风雨不时。”《礼记·月令》:“月将生魄,暴风疾至,涤荡穹苍。”郑玄注:“言月将生魄,其气暴烈,则暴风疾至。”《春秋繁露》:“天地之气,上属于天,下属于地。”《淮南子·天文训》:“日月星辰,雨露霜霰,雷霆皮蚆,是谓五行。”《汉书·天文志》:“凡分阴阳,以成四时;四时成岁,而立春、夏、秋、冬;与二曰五行应。”《易纬乾凿度》:“天地设位而贵者,阳也;阴者,贱乎!”“日月星辰之行,五星之出,风雨之动,雷電之发,此皆阴阳之所化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天有象焉,所以观变也;地有体焉,所以载形也。”《淮南子·地形训》:“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五行殊气,五星异色。”《春秋繁露·五行对》:“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终成。”《礼记·祭义》:“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吕氏春秋·审为篇》:“日中有胲(biāo)。”《淮南子·览冥训》:“日月星辰之行修也,天之体圆也;其气坚也,地之体刚也。”《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入于虞渊,出入之处,谓之昭昭之虚。”《淮南子·览冥训》:“天之包地,如卵之黄裹鸡子也。”《周易·系辞下》:“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王弼注:“乾坤,谓两卦也。”李鼎祚集解引陆德明曰:“乾坤者,乾坤二卦也。”《尚书·泰誓》:“惟戊午,王访予三事。”孔颖达正义:“唯戊午日王问武王三事。”《尚书大传》:“王者受命于天,伐罪于四方。”《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夫民劳则思用物;思用物则怨,怨则乱,以乱得治,必近于霸王,故先王善顺人君。”《论语·尧曰篇》:“舜起农亩,荷能说而执干戚,服仁恩,亲九族,讨有苗,征三苗,道洽天下,泽及后世。”又:“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以时,……”《礼记·坊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父事贤母事孝,兄事弟而友施周遍。”《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又:“天子之于诸侯,若父母之欲其子也。”《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东巡会稽,并海,以为秦东门。”《史记·陈涉世家》:“会稽东有海,天下之众富方多,此言非空言也。”《汉书·武帝纪》:“元狩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汉书·地理志》:“东海有古徐国有徐王台。”《后汉书·光武帝纪》:“车驾东巡,幸鲁国,诏鲁郡太守毋肉刑。”《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项王笑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参乘,能言者也。’”《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即位以来,躬亲馈遗,数问起居。”《史记·匈奴传》:“上曰:‘且勿遣兵击胡,以为子孙不战自足耳!’”《史记·文帝纪》:“三月,上行幸甘泉宫。……三月,行幸河东。”《史记.孝武纪》: “孝武皇帝……东巡海上,悉祭名山大川。遂至琅邪台上,望长安云气焉。”《汉书·扬雄传》:“天子东巡狩,至于岱宗,临勃海,且观盐池之积云。”《史记.乐书》:“《五英》歌:‘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五英》歌:‘伊陟相太戊,衔策授商王国师。……’《五英》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尚书·盘庚上》:“盘庚迁都于殷,作《盘庚》。……案古文读之,乃知盘庚迁都之意。”《尚书·盘庚上》:“盘庚迁都于殷,作《盘庚》,既言作书,又言作诗。”涌泉院:寺院中的建筑群,此处泛指寺院。石鼓:石鼓文,刻在石鼓上的古文字。鸣:鸣叫。今作:现在去游览。击拊久已息,甲兵殊未休。击拊:拍手。甲兵:兵器。久已,已久。息,止息。甲兵殊未休:兵器已经停止使用很久了。精庐庄严海,百室云雾浮。精庐:精致的房舍,庄严:庄重,肃穆的样子。海,大海。百室,众多的房间。云雾浮:形容山峰被云雾覆盖的景象。百室,众多的房间,云雾浮:形容山峰被云雾遮盖的景象。下注千仞沟,千门万牖通。下注:从山涧中流出的水。千仞:形容山高峻,千仞秋:深秋不见阳光。下支:千门万牖:千门千井,万门万牖,形容水路纵横交错。下注:水名。千仞内:千门内外岩石峥嵘。

下注径万里,上耸百岭表。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五月至七月。诗人在石鼓山涌泉院游赏时,感慨时世动荡不定,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全诗构思缜密,层次清晰,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卓越才华以及豪迈的情怀。

首联“昔闻石鼓鸣,今作石鼓游”,点题,表明自己是在游览石鼓山涌泉院之际,听闻石鼓文的故事,从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