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圣有域,存诚以闲。
德不德上,材不材间。
堂上不粪,门设常关。
鄙哉丘垤,覆篑为山。
【注释】
入圣:指成为圣人。有域:有一定范围。存诚以闲:保持诚心而清静自守。德不德上:指道德修养,不能高过圣人。材不材间:指才能与品德不相上下。堂上不粪:指在朝廷上不做官。门设常关:指在家不出仕。鄙哉丘垤(dié):意谓这等浅薄的人,好比堆土成山那样不可靠。篑(kuì):盛土的竹筐。
【赏析】
《礼记·儒行》中说:“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这是说儒家学者,对于金钱和享受是看得很淡的,他们重义而不重利。诗的前四句正是从儒家的这种“委之”的思想出发,指出了儒生应具有的品德修养。这里所说的“入圣”,是指进入圣人的境界,也就是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有域”,即有一定的范围,也就是说要有限度。“存诚而闲”,即保持诚意而清静自守。“闲”,即清静自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要成为圣人,就要有一定的限度;要保持诚意而清静自守。
“德不德上,材不材间”,意思是说,作为圣人,不应超越道德的界限;作为贤人,也应做到才与德相统一,而不是才高德劣。这里的“德”、“材”二字,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性或才能的。“间”,在这里是“兼备”的意思。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成为圣人或贤人,都不应超过一定的界限,既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要有相应的才能。这两句话是对儒生所应具备的品德修养的具体描述。
“堂上不粪,门设常关”。这里,“门设常关”与前面的“堂上不粪”形成对照。前面讲的是不要出仕做官,后面讲的是在家不出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儒生在家应该修身养性,闭门不出仕,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节操和操守。
“鄙哉丘垤,覆篑为山”。“丘垤”,是指小山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志向不高的人,就像那土山一样,虽然堆积起来很高,但终究是土堆而已,是不能长久的。这里的“丘垤”,是用来比喻那些志向不高的人。“为山”,是指成就大业。“篑”,是古代一种盛土的工具,用来筑土山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志向不高的人,即使能积累起一点成绩,也是微不足道的。
【译文】
成为圣人要有范围,保持诚心而清静自守。
德不超于圣人,才也不低于圣人。
在朝廷上不做官,在家不出仕。
这些志向不高的人,只是一堆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