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彊三载已三迁,跋履修涂又八千。
山近迷回宁有是,铺经幸脱岂其然。
乐饥饘粥姑安命,养拙茅斋且任缘。
若也故人高义重,暂来江畔唁张骞。
【注释】
寄兰干:即《寄赠卢纶》,为送别诗,写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强:勉强。三载:三年。迁:调职。跋履:行走。修涂:道路。八千:八千里。迷回:迷失方向。铺经:诵读经书。幸脱:庆幸脱离。岂其然:哪能这样?饘粥:粥饭,指粗粝的食物。姑安命:暂且安于命运。乐饥:安于饥饿。茅斋:简陋的居所。任缘:随遇而安。高义重:深厚的恩义。张骞(kǎn):汉代外交家,曾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贡献。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故人卢纶的赠别之作。首联先以“出彊三载已三迁,跋履修涂又八千”二句起兴,表明自己离开故乡已经整整三年了,这期间仕途上经历了三次升迁和八千里远的跋涉。“跋履”一词出自《诗经·小雅·北山》篇:“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意思是攀登北山去采摘杞树的果实,那些年轻的采桑女子们整日整夜地劳作,不知疲倦。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奔波劳碌,日夜操持公事。“又八千”指经过八千里路的跋涉,来到京城长安。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也流露出对自己仕途坎坷、辛苦奔波的感慨。
颔联“山近迷回宁有是,铺经幸脱岂其然”,承上启下,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山近迷回”,暗含自己身处异地,远离家乡,前途茫茫;“宁有是”则是说即使身在异乡,但只要努力拼搏、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幸脱”二字则表示自己虽然历经艰难,但最终摆脱了困境。这一联通过比喻和假设,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颈联“乐饥饘粥姑安命,养拙茅斋且任缘”承接上联的意境,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世界。“饘粥”是一种粗粝的食物,象征着清苦的生活,但作者却能够安于这种生活,不为名利所动;“养拙”则表示自己虽然才华平平,但也能够安于现状,不追求功名利禄。“姑安命”意味着暂且安于命运,不再过于执着于个人得失。“任缘”则表示随遇而安,不受外界干扰。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淡定与从容,也透露出他对于名利看淡的心态。
尾联“若也故人高义重,暂来江畔唁张骞”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若也”表示如若、如果的意思,在这里表示假设;“故人”指的是旧友;“高义重”表示深厚的恩义;“唁张骞”则是指慰问汉朝著名的外交家张骞。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旧友能够再次来访的期待之情,同时借用张骞的典故,表达了他对旧友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生活的淡然与超然,又有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