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惭子夏与丘明,两目昏来岁屡经。
未省使辜贻鬼谴,恐因不识取天刑。
缘情诗怪吟全废,会意书怜笔久停。
张籍重清宁可觊,侍郎句好愿频听。
诗句解释:
- 学惭子夏与丘明,两目昏来岁屡经。
- “学惭”:因学问感到惭愧。
- “子夏”和”丘明”:孔子的弟子子夏和孔子的朋友丘明。
- “两目昏”:形容眼睛看不清。
- “岁屡经”:多次经历或重复发生。
- 未省使辜贻鬼谴,恐因不识取天刑。
- “未省”:没有考虑清楚。
- “令”:如果。
- “辜”:有罪。
- “贻”:留下。
- “鬼谴”:鬼神的惩罚。
- “取天刑”:受到天的惩罚。
- 缘情诗怪吟全废,会意书怜笔久停。
- “缘情”:因情感而创作。
- “诗怪”:指诗歌中的奇奇怪怪的内容。
- “吟”:吟咏、吟诵、吟唱。
- “全废”:完全停止。
- “会意”:理解其意。
- “书怜”:因爱书而不忍下笔。
- 张籍重清宁可觊,侍郎句好愿频听。
- “张籍”:唐朝诗人,字文昌。
- “重清”:对清高的崇尚。
- “宁”:岂。
- “觊”:希望。
- 侍郎句好愿频听:
- “侍郎”:指张籍。
- 这里可能是在称赞张籍的诗句写得好,希望听到更多。
译文:
学到了惭愧,像孔子的学生子夏和孔子的朋友丘明一样,我的双眼已经模糊不清,年复一年。我还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会导致被鬼魂所惩罚,恐怕是因为我对事物没有理解,因此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因为我写诗时的情感是奇怪的,所以我不再吟诵它了;因为我读的书太美了,所以我不想动笔了。张籍的诗清新高远,我怎能只求他一次?你写的诗很好,我希望你经常听我讲。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因病眼导致视力下降而引发的思考和感慨的作品。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成就,表达了对知识、学识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楚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张籍的赞誉,也展示了作者对朋友的欣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