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吁及厚笃忠纯,大义无私遂灭亲。
后代奸邪残骨肉,屡援斯语陷良臣。

【注释】

石碏:战国时卫国大夫。恶(wū)呼:指卫宣公之子顽,即《左传》中的“石厚”。笃忠纯:忠诚纯正。大义无私遂灭亲:为了维护正义,不顾私情而杀死亲人。后代奸邪残骨肉:后世的奸人邪恶之徒,摧残、残害骨肉至亲。屡援斯语陷良臣:屡次援引这种言语诬陷忠臣。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揭露卫宣公儿子顽为报父仇而杀父之不义行为的作品。《左传·隐公元年》中载:“初,宣公娶于齐东宫得卫女,入之得尚。宣公通焉,有子顽,美,爱之,又宿于宣公之宫。”后来宣公的儿子顽和母亲里通外国,与外敌勾结,杀死了他的父亲宣公,篡夺了君位。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行为写的。

诗的前两句写石碏的大义灭亲。石碏是卫庄公的内兄,他看到宣公的昏庸和残暴,多次劝告国君,但他的劝告被采纳了,却遭到了诽谤,因此就愤而告老还乡,并写下了这首诗。这里说石碏为了正义杀了自己的亲人。

后两句写石碏的后人因奸人之言,诬陷石碏的子孙。石碏有三个儿子:石厚、石朝、石宜,都因父亲的行为被杀。诗中提到“后代奸邪”,就是指石厚、石朝、石宜等人。这些奸邪之徒,不仅杀害了自己的骨肉至亲,而且屡屡利用石碏的话,去陷害他的子孙。这反映了奸人的凶残和恶毒,也表现了作者对正直行为的赞扬和对奸邪的憎恶。

全诗语言简练,情节集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