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马假犊车,岂必朱丹毂。
驾言暂出游,写忧慰穷独。
寻芳不见花,宿莽埋槲樕。
区区十里间,良友始追逐。
晤语得正人,颇欣富方谷。
书斋大萧条,四面少林麓。
欲作纳凉亭,因兹出求木。
履桥虽云安,攲柱恐颠覆。
临深念垂堂,徒行漫扪腹。
道险能摧轮,畏闻声辘辘。
形骸久衰惫,摇几屡颦蹙。
五方民杂居,濒泽非广谷。
鸡犬或相闻,要知是荒服。
跋涉频问津,引领主人屋。
老稚俱迎门,击鲜馈豚肉。
日暮途修阻,还辕不辞速。
吻燥藉醇醪,糊口资饘粥。
翌日睹新诗,珠玑圆且熟。
可追宝剑篇,高诵素灵哭。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次三月望日出游
- 注释:这是诗的题目,指的是在三月初的一个日子里,诗人外出游玩。
- 无马假犊车,岂必朱丹毂
- 注释:没有骑马却借用了牛车,何必一定要有华丽的车毂呢?
- 赏析:这里表达了一种随性的生活态度,不必追求外表的华丽,只要内心舒适、满足即可。
- 驾言暂出游,写忧慰穷独
- 注释:驾车说暂时出去游玩,以忧愁来安慰那些孤独的人。
- 赏析:通过出游来分散注意力,减轻内心的忧愁和孤独感,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和乐观。
- 寻芳不见花,宿莽埋槲樕
- 注释:寻找美丽的花朵却没见到,只好在草丛中过夜,躺在枯草和树枝上。
- 赏析:这里的“宿莽埋槲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遭遇,展现了他的坚韧和勇气。
- 区区十里间,良友始追逐
- 注释:短短的十里之间,才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陪伴和支持。
- 晤语得正人,颇欣富方谷
- 注释:和对方交谈后发现他是一位正直的人,感到非常高兴自己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地方。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认可和感激。
- 书斋大萧条,四面少林麓
- 注释:书房非常萧条,四周都是山峦和山脚下的树林。
- 赏析:通过对书房环境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 欲作纳凉亭,因兹出求木
- 注释:想要建个纳凉亭,就从这里找木材。
- 赏析:这里的“因兹”表明了诗人行动的目的性,即为了实现某个愿望而采取行动。
- 履桥虽云安,攲柱恐颠覆
- 注释:虽然走在桥上感觉安全,但斜着的柱子可能随时会倒塌。
- 赏析:这里的“欹柱”意味着不稳定,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 临深念垂堂,徒行漫扪腹
- 注释:站在高处想起下面的房子,走在路上随意摸着肚子。
- 赏析:通过这些动作,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安全的担忧和对生活的无奈。
- 道险能摧轮,畏闻声辘辘
- 注释:道路崎岖,车轮容易被摧垮,害怕听到车轱辘滚动的声音。
-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旅途艰难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之情。
- 形骸久衰惫,摇几屡颦蹙
- 注释:身体因为长期劳累而衰老疲惫,连摇动椅子都多次皱眉叹息。
- 赏析:这里的“衰惫”和“颦蹙”都传达了诗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和无奈。
- 五方民杂居,濒泽非广谷
- 注释:五方的民众混居在一起,靠近湖泊的地方不是广阔的山谷。
- 赏析:通过对比不同地方的生活环境,诗人表达了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
- 鸡犬或相闻,要知是荒服
- 注释:鸡鸣狗吠的声音偶尔传来,这就知道这里是边远荒凉的地方。
- 赏析:通过描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慨。
- 跋涉频问津,引领主人屋
- 注释:跋山涉水不断询问路标,领路人引领我到达房屋。
- 赏析:这里的“频问津”和“引领”都表达了诗人对于目的地的迫切和对领路人的感激之情。
- 老稚俱迎门,击鲜馈豚肉
- 注释:老人和小孩一起迎接我,给我准备了新鲜的猪肉作为食物。
- 赏析:通过描述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 日暮途修阻,还辕不辞速
- 注释:天色已晚,路途艰难曲折,返回也不拒绝迅速行驶。
- 赏析:这里的“途修阻”和“还辕”都传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从容和乐观。
- 吻燥藉醇醪,糊口资饘粥
- 注释:嘴唇干裂,喝点酒来润湿;用稀饭充饥。
- 赏析:通过描述自己的困境和应对措施,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 翌日睹新诗,珠玑圆且熟
- 注释:第二天看到新诗,就像珠宝一样圆润成熟又光鲜。
- 赏析:这里使用了“珠玑”来形容诗歌的完美和珍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赞赏和热爱。
- 可追宝剑篇,高诵素灵哭
- 注释:可以追随古代宝剑篇的故事,高声朗诵《素灵哭》这首诗。
- 赏析:这里的“宝剑篇”和“素灵哭”都传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诗歌艺术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