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连宵鸠唤晴,晓行襟袂有馀清。
远游朔塞殊风景,梦到东阡看火耕。
红退桃蹊三月晚,绿添麦垄一川平。
纤尘不逐车轮起,喜听驱驴叱马声。

次韵中山雨后

好雨连宵鸠唤晴,晓行襟袂有馀清。

远游朔塞殊风景,梦到东阡看火耕。

红退桃蹊三月晚,绿添麦垄一川平。

纤尘不逐车轮起,喜听驱驴叱马声。

注释:

  1. 好雨连宵鸠唤晴:形容雨水连续不断地下,直到天明才停,就像老鹰在叫唤晴朗的天空一样。
  2. 晓行襟袂有馀清:清晨出发时,衣襟和袖子都还沾着露水,显得十分清爽。
  3. 远游朔塞殊风景:指在北方的边塞地区旅行,那里的景色与南方大不相同。
  4. 梦到东阡看火耕:梦见自己到了东方的田地里,看到了人们正在燃烧土地耕作。
  5. 红退桃蹊三月晚:形容桃花已经凋谢,只剩下红色的花瓣落在了小路上,时间已经到了三月末。
  6. 绿添麦垄一川平:形容麦田里的麦苗已经长出了绿叶,整个田野都变得平坦起来。
  7. 纤尘不随车轮起:形容沿途的尘土都被风吹走了,看不见一点灰尘。
  8. 驱驴叱马声:形容听到驴和马的嘶鸣声,可能是因为鞭打着它们前进。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雨后的旅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好雨连宵鸠唤晴,晓行襟袂有馀清”描绘了连绵不断的好雨,直到天明才停下来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自然景象的喜爱。
接下来的“远游朔塞殊风景,梦到东阡看火耕”则展现了旅途中的不同感受和文化差异。作者在边塞地区的旅行中,感受到了与南方大相径庭的风景和文化氛围。
最后两句“红退桃蹊三月晚,绿添麦垄一川平”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变化。桃花已经凋谢,小路两旁的红色花瓣随风飘落;而麦田里的麦苗已经长出了绿叶,整个田野都变得平坦起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美景和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文化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