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九月霜波寒,郭索不幸逢渔蛮。
谁令骨醉糟丘里,使我涎流书卷间。
黄堂丈人思幼玉,耳边不复亲丝竹。
一杯聊使破愁颜,要遣诗情踵山谷。
【注释】
以糟蟹送曾守:送给曾守一盒糟蟹。曾守即曾巩,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郭索:指螃蟹。幼玉:苏轼小名。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踵(zhěng):追及。山谷:山间溪谷,此处指山水。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扬州通判时。曾巩是当时著名文学家,诗人对曾巩的诗文十分欣赏。曾巩任扬州通判后,曾巩与苏轼有书信往来。苏轼在信中谈到曾公“骨醉糟丘里”,意即曾公在糟蟹堆中陶醉。而苏轼自己则在读书写字时,口水常流。曾公虽已离任,但苏轼仍念念不忘。于是写此诗寄去。全诗四句,第一二句写曾巩,第三句写自己,第四句写曾巩对苏轼的思念。
开头两句写曾巩,太湖九月霜波寒,郭索不幸逢渔蛮。太湖在安徽,九月霜波寒,可见其气候之冷;郭索是螃蟹,不幸指遭遇不好,渔蛮是渔人。这两句写出了太湖九月的寒冷气候,以及曾巩因遭遇不佳而遭逢渔人的不幸遭遇。
三四句写自己。谁令骨醉糟丘里?使我涎流书卷间?是谁让我在糟蟹堆中沉醉?又是谁让我口水直流地翻看书卷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曾巩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对于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两句写曾巩对苏轼的思念。黄堂丈人思幼玉,耳边不复亲丝竹。黄堂是曾巩的住宅,黄堂丈人即曾巩的父亲,幼玉是苏轼的小名。耳畔不再听到曾父弹奏丝竹之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曾公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结构紧凑合理,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抒情,成功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